中医推拿正骨之推拿的常用辅助方法 拔罐法1

文 / 中医丨正骨
2020-04-16 16:11

临床上,推拿治疗往往配合拔罐来提高疗效。拔罐,古称“角法”是指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使罐内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并使其吸附于患者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罐内负压、温热等作用产生治疗效果。拨罐后可使局部组织充血或皮下轻度的瘀血,使机体气血活动旺盛,经络通畅,因此拨罐法具有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清热拔毒等作用,是推拿疗法的常用辅助疗法。

一、罐的种类

火罐因材料及使用方法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目前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塑料抽气罐、多功能罐等,古代角法所用的兽角罐和近代的金属罐已被淘汰。

(一)竹罐:

用直径3~5cm坚固无损的细毛竹,截成长约6~10cm长的竹筒,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做端口,径锯段、去皮、取圆、锉底、作细见光、磨口、煮管、取模等工艺,制成管壁厚度约为2~3mm,中间呈腰鼓型的竹罐。它的优点是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轻巧价廉,不易摔碎,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着力不大。

(二)陶罐

由陶土烧制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略向外展,形同腰鼓,口径的大小不一,口径小的略短,口径大的则较长,特点是吸力大,但较重,落地易碎。

(三)玻璃罐

采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制成,形状如笆斗,肚大口小,口边微厚而略向外翻,分大、中、小三种型号,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窥见罐内皮肤的瘀血、出血等情况,便于掌握拔罐治疗的程度,缺点也是容易破碎。

(四)抽气罐

抽气罐分为连体式与分体式两类。

1.连体式:

是将罐与抽气器连结为一体,其上半部为圆柱形的抽气唧筒,下半部呈腰鼓型的罐体,采用双体止阀产生0~18kg/cm2负压值,穴位吸附力随意调节,便于临床应用,又不易破损。

2.分体式:

(1)带有活塞嘴的透明塑料罐(分大、中、小多种规格),配有一外接抽气唧筒,使用时需将抽气唧筒与罐嘴对接,将罐扣于施治部位,可根据需要连续抽拉唧筒至适宜的负压为止。优点是质轻透明,可窥见罐内情况,负压可随意多次可调,一般不易破碎。

(2)橡皮排气球抽气罐,挤压排气球,即可将气体排出,使其吸拔于施术部位。

(3)电动抽气罐,经穴电动拔罐治疗仪就属于这一种,其负压大小可以调整,且可连接测压仪表,以随时观察罐内负压情况。

抽气罐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烫伤、操作方法容易掌握,不足之处是没有火罐的温热刺激。

(五)多功能罐

多功能罐,是指其功能较多的拔罐法,如有一种其罐内有一凹斗,可依治疗需要放入药液或药末、药片,施治时药物可徐徐敷布于治疗部位,从而加强疗效。且这种火罐口厚,有特殊设计的口嘴,附着皮肤不吸肉,尤适用于走罐法治疗疾病,并容易吸着于一般不易着罐的部位,如颈下、腋下等特殊部位。

另一种多功能罐,其结构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压制成罐,在罐内顶部有一个与罐体连为一体的圆形小杯,杯内装有一块特别的永磁体,其北极(N极)端面上涂有白色的“经路电位平衡剂”而构成。治疗时将其吸拔于腧穴部,使罐内的磁体贴聚或浮在腧穴位置上,在负压、磁场和经络电位平衡剂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快速挤压罐体即可使其吸拔于施术部位。缺点是吸拔力不强。

(六)代用罐

代用罐是日常生活中随手可用的应急用罐,选择代用罐应注意选择罐口平整宽厚光滑、耐热的器皿,如罐头瓶、酸奶瓶、茶杯、小口碗、化妆品瓶等均可用作代用罐。如罐口不够光滑,可根据情况用砂纸打磨光滑后再用。代用罐的特点是可以就地取材,以应急需。

二、拔罐的操作

(一)闪火法:

一手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另一手用镊子或止血钳等挟住酒精棉球,或用纸卷成筒条状,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或稍作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比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是较常用的拔罐方法,须注意操作时不要将酒精沾在罐口以免烫伤皮肤,棉球上也不要蘸酒精过多,蘸完酒精后应挤出多余的酒精以免烫伤皮肤。

(二)投火法:

投火法是民间常用的一种拔罐方法,是将纸折成宽筒条状,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侧面拔,需注意将纸条投入罐内时,未燃的一端应向下。若需要拔平卧部位的皮肤时,可用较硬的纸片卷成筒,然后把纸卷燃烧的一端放入罐底,纸卷的尾部对着皮肤,并立即将罐体扣于皮肤上,因有小纸卷尾端顶在皮肤上,可以保证既能使火罐吸拔于施术部位,又不易烫伤皮肤。本法简便安全。

(三)贴棉法

贴棉法与投火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将燃烧物投入罐中,但贴棉法是将燃烧物贴于罐壁。具体操作是取一小块棉片,直径约1~2cm,棉片不宜过厚,蘸上95%的酒精,挤出多余的酒精使棉片干湿适度,然后将棉片贴一罐体内壁底部或侧壁,将棉片压牢,以罐体倒置不掉为好,点燃棉片后立即扣于施术部位,此法须注意手法要轻,防止动作过重使酒精棉片掉下来烫伤皮肤。

(四)水罐法

一般选用竹罐在锅内加水煮沸,也可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中草药煎煮竹罐,这样可提高疗效,然后用镊子或筷子将罐夹出甩去水液并迅速用干净的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水液,降低罐口温度,保持罐内热气,然后趁热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并稍加按压半分钟,使之吸牢,此法的优点是温热作用好,缺点是操作技巧不易掌握。

(五)滴酒法

滴酒法也是民间常用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将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底部大约两三滴,滴入酒精多少应根据罐体大小而定,切铁滴的过多或使酒精沾到罐口,以免烫伤皮肤。应使罐口朝上,酒精滴在罐的底部然后转动罐体,使酒精均匀地沾湿罐底内壁,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施术部位。本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其它辅助用品,酒精、白酒均可用。

(六)抽气法

先将备好的抽气罐紧扣在需拔罐的部位上,用抽气筒将罐内的空气抽出,使之产生所需要负压,即能吸住,此法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罐。抽气法的优点是罐内负压的大小容易控制,不易引起烫伤,不足是无温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