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物理疗法造成血管破裂瘀血,从而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

文 / 下班来点精神气
2020-03-11 16:09

拔罐是优秀的物理疗法

拔罐与推拿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罐疗法又称“角法”,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瘀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当然,拔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能祛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可以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利用拔罐进行治疗。

拔罐疗法采用的工具“罐”有许多种,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等,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

临床中用得较多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而橡胶罐在家庭中用得较多,因为它使用方便,用手一捏,即可嘬住,不管你是否懂医,非常容易掌握,只要明白哪里痛拔哪里即可。但橡胶罐没有用火,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效果就要差一些,所以医院一般不用这种。

玻璃罐光滑透明,可以透过玻璃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起疱及放血时的出血情况等,所以临床中用得较多。

拔罐疗法使用中的另一个工具就是探子,或叫火把。可用一截较粗的铅丝,一头弯成圆圈状,易于用手握住,另一头缠上棉花及纱布,用来蘸酒精、点火(用镊子夹净也可以)。

拔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四种:拔罐、闪罐、走罐、放血拔罐。家庭常用的主要有拔罐和走罐。

中西医对拔罐治病原理的解析

拔罐是一种在民间被广泛应用的自然疗法,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拔罐疗法更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关于拔罐疗法的治病原理,中西医有不同的阐述。

下面具体讲一下。

在中医的致病理论中,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这些致病因素包括:瘀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是在人体遭受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致使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

这些致病因素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瘀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而通过拔罐就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因为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将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故能起到祛病疗疾的作用。

拔罐以后,人体通常会留下颜色不一的罐斑,罐斑颜色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瘀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

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数天。

拔罐后,罐斑如显水疱、水肿和水气状,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

如水疱色呈血红或黑红,是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如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瘀现象,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明患者有热毒症;

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瘀血症。

如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证;罐斑出现微痒或皮纹,多表明患者患有风证。

对于身体健康者,一般来说,罐斑多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