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依旧在严冬,但中医外治法的春天来了

文 / 刘医生的小金方
2019-08-08 16:29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前几年,医院周边最常见的是鲜花水果店、寿衣寿盒店,这两年,养生馆、按摩店、足疗店也开始在医院附近出现。很多病人求助于中医,求助于这些外治法。中医外治法的春天来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中医首先是一个“道”,是一套理解人的生理和病理的理论体系。认识了疾病之后,治病之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开方用药、针灸、刮痧、拔罐、导引、按摩、外敷、外洗、祝由……人们可以便宜行事,怎么方便怎么来。古人把治病之法叫“方技”、“方术”,其中的“技”、“术”的意义,就更偏重针灸、按摩等外治法。这些治疗方法本来是并行不悖的,只是各人擅长的不一样,各时代崇尚的不一样而已。


宋元以来,尤其是明清之际,儒医甚多,这些人读书多,文化知识广博,对传统文化体悟也较深。他们善于思考,故能明辨医理,将经典的内涵发扬光大;他们善于写作,且常常将理法方药合盘托出,这对医理的传承是大有好处的。但这些人往往比较清高,不愿意给别人捏手揉脚,顶多把个脉,然后漂漂亮亮地写个医案,开个方子。由于他们精通医理,熟悉药性,处方用药往往丝丝入扣,切中病机,所以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这样,他们就不用求助于按摩、拔罐、导引之类的技法了。

何况,当时,宫廷、官宦之家的人也同样清高,觉得自己的万金之躯,不能随便给别人搓揉按捏、针刺火烫,大家更倾向于吃药治病。上有所好,下必从之,老百姓也会如此。于是开方用药就成了医学的主流。

今天不一样了。很多有家学或师承的民间中医都没有资格开方用药,为了规避风险,就只好另辟蹊径了:外治法比较安全,没有汤药入你的口,没有银针进你的肌肤,我只是给你按了按,揉了揉,或用艾薫了薫,不至于犯法吧?

而且,今人在疾病面前,早就放下了昔日的矜持。扒皮、抽血、截肢,乃至五脏六腑的大挪移都屡见不鲜,谁还介意在身上做点不伤皮肉的按摩、艾灸呢?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外治法必中医处方用药更能令人接受。

今人饮食丰富,运动量少,痰、瘀容易阻滞于肌肤经络之间。你给他做做手法,揉一揉、刮刮痧,疏通一下,或用艾灸、拔罐温通一下子,他会觉得非常舒服。这也是外治法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外治法在操作上要简单一些,往往不需要对疾病进行过于细致的辨析,不需要对药性和药物的配伍、用量进行精到的把握和拿捏,只需要根据十四经络、根据病人的感觉和医生手下的经验,就能把握病情,减缓病痛。这就使更多的人易于掌握。

还有,今人本性浮躁,崇尚表演,往往追求立竿见影的疗效。外治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就会缓解病痛,甚至会登台表演,当场见效,这非常容易使人产生信心。而开方用药当下见不到效果,需要抓药、回家熬药、喝药,才能见效,如果慢性病,效果还会慢一些,过程很麻烦,很多人没有这个耐心,没有耐心就没有信心。就复诊率而言,用外治法,病人也更愿意来复诊。而开方用药,病人要么因为病愈而不来复诊,要么因为怕麻烦而不再坚持。

综上,中医外治法在未来一段时间必将大行。对有志于从事这一行的朋友,我只有一个建议,就是学好中医医理,病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感悟医理。医理不仅决定疗效,而且决定你水平的高度和境界。

外治法盛行,意味着以方药为主的内治法式微。如今,开中药方子的医生到处可见,但真正会按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丝丝入扣而开处方的中医有几人呢?甚少。
所以,我们并不能因为外治法盛行就对其趋之若鹜,方药之道仍是需要精心研究的。

我是中医老刘,如果你也对中医感兴趣,欢迎与我交流,微信:wyey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