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穴位精讲(附图)和取穴方法,比老师说的还清楚!

文 / 新方向中医学堂
2019-07-12 14:46


阳溪

【穴位名】阳溪 Yangxi 属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仰卧或坐位,取穴用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前方。浅层布有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等。深层有桡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能主治】①清热利咽:热病心烦;目翳;目赤肿痛,咽喉肿痛。②通经活络:头痛,齿痛,耳鸣耳聋;手腕痛,上肢不遂。③镇静熄风:癫狂,癫痫。现用于中风半身不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操作方法】直刺0.3~0.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

【配伍举例】配解溪,有宁心安神作用,主治心悸怔忡。

中庭

【穴位名】中庭 Zhongting 属任脉穴

【定位与取法】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仰卧位,取穴用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肋辐状韧带和肋剑突韧带;胸剑结合部。布有第6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功能主治】①通脉宁心:心痛。②理气和胃:呕吐,小儿吐乳。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

【操作方法】平刺0.3~0.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配中府宽胸理气,主治噎膈,食反,胸闷。

中枢

【穴位名】中枢 Zhongshu 属督脉穴

【定位与取法】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卧位,取穴用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10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10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10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能主治】①通经活络:腰背疼痛。②调理脾胃:胃病,呕吐,腹满,食欲不振,黄疸。③益肾明日:视力减退。现用于腰背神经痛,视神经萎缩等。

【操作方法】斜刺0.5~1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配中脘、足三里,有理气和中,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腹满不欲食,胸腹冷痛等。

关元

【穴位名】关元 Guanyuan 属任脉穴

【定位与取法】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仰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功能主治】①调理冲任:遗精,阳痿,痛经,闭经,不孕。②利尿除湿:黄白带下,尿频,尿闭,腹泻。③培补元气:虚劳诸证,中风脱证,眩晕,延缓衰老,预防保健。④通络止痛:少腹疼痛,疝气。现用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预防哮喘等。

【操作方法】直刺或斜刺1~2寸,需排尿后进行针刺。可酌情使用灸法。孕妇慎用。

【配伍举例】配颈百劳、心俞、足三里、膏肓,治疗诸虚百损,四肢无力。

肘髎

【穴位名】肘髎 Zhouliao 属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仰卧或坐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浅层有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桡侧副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肘臂痛,麻木、拘挛,上肢不遂。现用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操作方法】直刺0.5~0.8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配曲池、手三里,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肱骨外上髁炎。

腹通谷

【穴位名】腹通谷Futonggu 属足少阴肾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仰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浅静脉和第6、7、8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6、7、8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功能主治】①调理胃肠:腹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小儿疳积。②通脉止痛:心痛,心悸,胸痛,惊悸。现用于急慢性胃炎,哮喘,肺气肿,肋间神经痛,急性舌肌麻痹等。

【操作方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孕妇禁刺。

【配伍举例】配内关、中脘治胃气逆。

风府

【穴位名】风府 Fengfu 属督脉穴

【定位与取法】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俯卧或坐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之间;项韧带(左、右头半棘肌之间);左、右头后大、小直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的分支及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的分支。

【功能主治】①祛风解表:外感,发热。②镇静熄风:瘼疭,癫痫,脊强反折。③通经活络:头痛,头重,颈项强急,瘫痪,半身不遂。④利咽开窍:舌强不语,暴喑,重舌。现用于神经性头痛,颈项部神经、肌肉疼痛,感冒,癔病等。

【操作方法】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配伍举例】配肺俞、太冲、丰隆,有理气解郁的作用,主治狂躁奔走,烦乱欲死。

犊鼻

【穴位名】犊鼻 Dubi 属足阳明胃经穴

【定位与取法】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仰卧或坐位,取穴用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髌韧带与髌外侧支持带之间;膝关节囊、翼状皱襞。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的髌下支和膝关节动、静脉网。深层是膝关节腔。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膝痛,麻木,屈伸不利,脚气。现用于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操作方法】直刺0.5~1.2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配膝阳关、足三里、阳陵泉,有温经通络的作用,主治膝痛。

兑端

【穴位名】兑端 Duiduan 属督脉穴

【定位与取法】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仰卧或坐位,取穴用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该处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

【功能主治】①泻热通窍:口喁唇紧,齿龈痛,口臭,鼻塞。②醒脑开窍:癫疾,昏厥。现用于面神经麻痹,癔病,糖尿病等。

【操作方法】斜刺0.2~0.3寸。一般不灸。

【配伍举例】配本神,有开窍醒神的作用,主治癫疾呕沫。

丰隆

【穴位名】丰隆 Fenglong 属足阳明胃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仰卧或坐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中指横寸。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腓深神经的分支。

【功能主治】①调理脾胃,利湿化痰:痰湿诸疾,咳喘,痰多,头晕;大便难。②通经活络:下肢酸痛,痿痹。③镇静安神:癫狂,痫证,善笑。现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耳源性眩晕,腓肠肌痉挛等。

【操作方法】直刺0.8~1.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

【配伍举例】配肺俞、尺泽,有祛痰镇咳的作用,主治咳嗽,哮喘。

足窍阴

【穴位名】足窍阴 Zuqiaoyin 属足少阳胆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坐位或仰卧位,取穴用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甲根。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的趾背神经,趾背动、静脉和趾底固有动、静脉构成的动、静脉网。

【功能主治】①通经活络:偏头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②泻热开窍:热病,目赤肿痛,发热,多梦。现用于肋间神经痛等。

【操作方法】浅刺0.1寸或刺血。可酌情使用灸法。

【配伍举例】配翳风、听会、外关,有清热泻火,通经活络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膈关

【穴位名】膈关 Geguan 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俯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7、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肩胛背神经,肩胛背动、静脉,第7、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能主治】①调理胃气:腹胀,腹痛,肠鸣,呃逆,呕吐,饮食不下。②通经活络:脊背强痛,胁肋疼痛。现用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胃出血等。

【操作方法】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避免伤及内脏。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配足三里、公孙,有健脾消积,和胃理气的作用,主治食欲不振,胃痛,肠炎。

膈俞

【穴位名】膈俞 Geshu 足太阳膀胱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俯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7、8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第7、8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能主治】①调理胃气:腹胀,腹痛,肠鸣,呃逆,呕吐,饮食不下。②调理血气:出血证,血虚证,血瘀证。③止咳平喘:咳嗽,气喘。④通经活络:脊背强痛,胁肋疼痛。⑤退虚热:潮热,盗汗。现用于贫血,慢性出血性疾病,膈肌痉挛,胃炎,肠炎等。

【操作方法】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避免伤及内脏。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①配肝俞、脾俞,有健脾统血,和营补血的作用,主治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②配曲池、三阴交,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

周荣

【穴位名】周荣 Zhourong 属足太阴脾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仰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浅层有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浅静脉。深层有胸内、外侧神经和胸肩峰动、静脉的胸肌支。

【功能主治】宽胸理气:胸胁疼痛,气逆,咳嗽,食不下。现用于肋间神经炎,胸膜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

【操作方法】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配大肠俞,有降气和中的作用,主治食不下,喜饮。

筑宾

【穴位名】筑宾 Zhubin 属足少阴肾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坐位,仰卧或俯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和浅静脉。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功能主治】①调理肾气:小便不利,尿赤尿痛;癫狂,痫证。②通经活络:小腿内侧痛,癌痛,小儿脐疝。现用于肾炎,膀胱炎,睾丸炎,腓肠肌痉挛等。

【操作方法】直刺0.5~0.8寸。可酌情使用灸法和拔罐法。

【配伍举例】配肾俞、关元治水肿。

紫宫

【穴位名】紫宫 Zigong 属任脉穴

【定位与取法】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仰卧位,取穴用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起始腱;胸骨体。主要布有第2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功能主治】宽胸理气:胸痛,胸闷,咳喘。现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操作方法】平刺0.3~0.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配玉堂、太溪可补肾纳气,治疗咳逆上气。

定喘

【穴位名】定喘 Dingchuan 属经外穴

【定位与取法】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俯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颈夹肌;竖脊肌。浅层主要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颈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及第8颈神经,第1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功能主治】①止咳平喘:哮喘,咳嗽。②舒筋通络:落枕,肩背痛,上肢疾患。现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操作方法】直刺0.5~0.8寸。可酌情使用灸法或拔罐法。

【配伍举例】配肺俞、中府,有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喘。

地五会

【穴位名】地五会 Diwuhui 属足少阳胆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坐位或仰卧位,取穴用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腱;趾短伸肌腱外侧;第4骨间背侧肌;第3骨间足底肌。浅层布有足背中间神经,足背静脉网和跖背动、静脉。深层有趾足底总神经和趾底总动、静脉。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足肿痛,胁痛,乳房胀痛,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现用于结膜炎,乳腺炎等。

【操作方法】直刺0.3~0.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

【配伍举例】配睛明、瞳子髎、风池,有祛风明目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痛。

足临泣

【穴位名】足临泣 Zulinqi 属足少阳胆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坐位或仰卧位,取穴用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第4骨间背侧肌和第3骨间足底肌(第4与第5跖骨之间)。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中间皮神经,第4跖背动、静脉和足底外侧神经的分支等。

【功能主治】①通经活络:头痛,瘰疬,乳房胀痛,足跗肿痛,足趾挛痛。②明目:目眩,目赤,目外眦痛。现用于中风偏瘫等。

【操作方法】直刺0.3~0.5寸。可酌情使用灸法。

【配伍举例】①配乳根、肩井,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痈。②配三阴交、中极治疗月事不利,乳肿痛。

风池

【穴位名】风池 Fengchi 属足少阳胆经穴

【定位与取法】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坐位或俯卧位,取穴用骨度分寸法与体表标志法。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

【功能主治】①疏风清热:热病,感冒。②镇静熄风:失眠,抽搐,痫证,小儿惊风,中风。③通经活络:头痛,耳鸣,口眼喁斜,颈项强痛。④通窍明目:鼻渊,鼻衄,鼻塞;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现用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颈肌痉挛,肩关节周围炎,半身不遂,足跟痛等。

【操作方法】向鼻尖方向针0.5~0.8寸。可酌情使用灸法。

【配伍举例】配阳白、颧髎、颊车,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口眼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