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不舒服拔哪里”?这种拔罐习惯不可取

文 / 医师黄继斌
2019-06-12 20:20

不少养生爱好者都有拔罐的习惯,身体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到了熟悉的中医那里,上衣一脱往床上一躺,火烫火烫的罐子就往身上怼了。平时肌肉酸疼了去拔罐,鼻子不通了去拔罐,甚至有时候可能只是养成了拔罐的习惯,身体一切正常也要去拔个罐,看看罐印的颜色是深是浅,是红是紫,来判断身体是否有恙。

虽然拔罐是中医独有的特色疗法,能治疗缓解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加起来共百余种疾病,但拔罐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拔罐需要按照中医的一些规律来,且需要注意一定的禁忌症状。

拔罐主治经络不畅、气血淤积、风湿骨寒等不良症状,中医所拔的主要有玻璃罐和竹罐,不过现在随着技术和配套设施的进步,也出现了电动拔罐器这样的工具。其实拔罐对于工具的讲究并不严苛,但对于拔罐人而言,需要注意的就有很多了。

首先,拔罐是根据经络和穴位图来确定下罐的位置的。所以,拔罐切忌乱拔,乱找穴位。一定要寻求专业中医医师的帮助,让医生勘判症结出现在哪、该从哪里下罐,而不是哪里难受拔哪里。

拔罐是一种促泄的治疗方法,气血盈盛的人当然是适合拔罐的,但气虚体弱、需要偏补治疗的人则不适合拔罐。典型譬如身患白血病、血友病的患者不适合拔罐,心衰肺弱的人也不适合拔罐,特别是胸腹、后背的部位更为禁忌。

而当患者全身乏力、手术未愈者也不应拔罐。骨折初愈、有暗创口的人不适合拔罐。此外,孕期和经期的妇女也不应拔罐,避免气血外泄造成缺血体虚的症状。

如果身体在过度疲劳的状态里,也不能指望着用拔罐恢复精气神,过度劳累时,应先按照正常的休息方式调整状态,在恢复精神后,再进行拔罐治疗。

另外,关于拔罐的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注意。一次拔罐不宜“拔过”。只需要对于有症结的地方对症下罐,点到为止。在拔罐前,应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者体检,看看身体是不是适合拔罐,能不能拔罐,以及该在哪个位置下罐才能祛除疾病。

许多人会根据罐斑的颜色来判读身体的健康程度,但罐斑并不代表所有的健康状况,拔罐后,主要还是得根据身体具体的感觉来判断是否痊愈或康复。罐斑的颜色和深浅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拔罐后留下的罐斑较深,而有的人皮下脂肪层后,留下的罐斑就较浅。

最后,如果拔罐后感觉身体还是有异样,不要着急立即再拔罐,应过几天,等罐斑消去后再第二次拔罐。连续高频率的拔罐对身体是益处欠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