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初春湿气重?中医教你三招祛湿

文 / 香港新健康
2019-03-12 09:17

冬去春来,冬天的寒流及春天的暖流相撞,形成乍暖还寒的天气,同时也造成了春天多雨的景况。自节气“雨水”以来,雨水明显多了,也有些春雨绵绵的味道。这种天气,不但带来环境的变化,也为万物带来生机,而节气“惊蛰”正是反映万物更新的景象,可见水份是生命的本源。

水份不但为动植物带来生机,同时也能滋养微生物。由于逐渐回暖,空间能蕴含的水份增加,同时下雨量增加,也给环境带来了更多的水份。细菌类及真菌类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回南天”时东西会容易发霉。

除了发霉,湿润的环境还能引起人体内的湿气加重。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有天然的调节能力,但在阴雨连绵的天气下,空气湿度增加,当湿度较高时,会影响毛孔的开合及调节水份的功能,造成水份偏高的状况,同时,大量的湿气和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人的皮肤、口鼻等部位进入人体,一些体质相对较弱的人就会容易出现体内水分调控系统不平衡的情况,导致体内滞留了大量的湿气。

很多人还喜欢进食一些生冷冰品来“刺激”一下,这样其实会令脾胃功能减弱,体内的湿气就更难运化出去。再加上天气慢慢转热,地气上升,人体特别容易感受外界的湿邪,令身体内外湿气交困。

体内湿气过重,会造成肺脾肾功能失调,感到头重昏沉、身体乏力、呼吸不顺、脾湿痰多、食欲不振、小便不利,甚至会出现肢体浮肿、颜面水肿、疲劳困倦,大大影响到学习、工作效率,久之心情郁闷,引发其他疾病。中医认为湿性重浊黏滞,所以适度祛湿非常重要。

体外的湿气,可以通过添置抽湿机或以冷气机的抽湿功能适度调节,而体内的湿气,则能以利湿化湿的方法处理,一般以食疗方法为主,例如一些祛湿汤水。香港中医药医师指出,除了常见的去湿汤水食材薏仁、扁豆及赤小豆,还有一款常被港人忽略的去湿食材就是芡实!芡实作为一种补气的中药,生品性平,涩而不滞,滋身强体,补脾肾的同时还具有祛湿作用。

拔罐祛湿也是传统中医经常用的一种祛湿方法,这种疗法可以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拔毒泻热、逐寒祛湿,具有解除疲劳、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等的功能,但拔罐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技能,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拔罐祛湿一般需要到养生馆或医院进行。

除了食疗和拔罐祛湿外,运动也是祛湿良方,微微汗出能促进身体器官和血气的运行,即使是运动量较少的散步或慢跑等亦尽量动一动。运动太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全身乏力的情况,皆因湿邪内困,阳气运行受阻所致。

潮湿的天气我们无法改变,但体内的湿重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简单的祛湿方法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