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舒服,艾灸中脘穴|万能胃药
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
脾胃功能重要性在中医理论中,胃是五脏六腑中的一个重要器官,《黄帝内经》中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胃就好比一个粮仓,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运达全身,脾主运化,通过转输精微物质而具有升清的功能,胃通过蠕动具有降浊的功能。所以“胃为水谷之海”,胃气的盛衰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但是我们一直说:“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饮食入口,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就是胃,我们的其他器官之所以可以正常运作,都是胃给其他脏腑提供营养。
胃的功能一旦失常,日久则会影响其他脏腑运作,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胃气衰竭,五脏六腑的各项功能活动就如同孤军奋战,没有后方支援,生命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胃病形成原因胃痛、胃酸、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等是现代人经常会遇到的一些消化系统症状,引起这类症状的原因除了先天不足意外,与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高强度工作以及精神紧张等也有很大关联。一旦形成胃病,那么是很难根治的,严重时还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但是治疗胃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中医上一直讲脾胃,很多人对脾脏的认识微乎其微,殊不知脾脏对人体有着重要意义,脾脏不好,直接影响胃的蠕动,所以说想要调理胃部问题,还需要从脾脏着手。今天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体奇穴,堪称万能胃药——中脘穴。中脘穴是调理脾胃常用穴,刺激中脘,增强胃蠕动。
中脘穴简介中脘,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与胆、三焦、小肠和大肠的关系也都非常密切。中脘的位置也比较特殊,位于膈以下脐以上,膈下脐上属中焦,是脾胃所在的部位。
主治症状:
《经穴选解》中强调:“中脘穴在胃之中,正当胃小弯处。故名中脘”,因此中脘具有治疗胃脘痛、呕吐、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的功效。除此以外,还常常用来调理腹痛,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疳疾,黄疸,水肿等问题。
取穴方法:取一标有二等分的弹性皮筋,将皮筋的两头与肚脐、胸剑联合中点对齐拉紧,皮筋的中点对应处即为此穴。
中脘穴妙用中脘穴最大的作用就是调理脾胃,常和足三里配合,针对性治疗各种脾胃问题。
胃病:在中医上脾属脏,是主导地位,可以将胃所接纳的食物进行分解转化为营养物质。脾的运化功能不好,会严重影响胃的吸收功能,两者为协调关系。
糖尿病:《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若脾失健运,血中精微不能输布于脏腑,营养四肢,致使血糖蓄积升高,随小便排出体外,尿糖阳性。
肥胖症:多发的主要原因也在于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无法正常的完成水液代谢过程,精微不散,蓄于体内,令人肥胖。
消瘦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期食欲不振或者是长期厌食所引起的。“脾开窍于口”脾的功能正常,人的食欲才能正常,因此想要身体强壮,首先一定要做好脾胃调理,这样才能将吃喝的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运输到身体各个器官。
肌无力:《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即脾气健运,则肌肉丰盈而有活力。如脾有病,则肌肉痿缩不用。”脾主肌肉主要是因为肌肉的营养师需要依靠水谷精微供给,而精微来源主要是靠脾胃受纳、消化、运输等正常活动,由此才能器打破营养肌肉的作用,肌肉丰满壮实,四肢才能轻劲灵活有力。因此想要解决消瘦症以及肌无力的问题,首先要做好脾胃调理。
一般这类的慢性病都需要身体多脏腑同调,因为脾胃受伤了,所以才会引起一切脏腑器官的病变,脾不好胃不好、脾不好肾不好,可见脾胃对人体重要性。益生所艾脾舒饼也是家中必备饼。
成人脾胃调理常用穴:中脘、足三里
小儿脾胃调理常用穴:中脘、冲阳
中脘艾灸方式艾灸中脘穴有散寒止痛的效果,除了普通的温和灸之外,大家还可以尝试隔姜灸。
隔姜灸方法:将鲜生姜切成3~4毫米厚的姜片,用针孔点刺许多小孔,以便热力传导,上置大小适量的艾炷,点燃施灸,一般灸到病人觉热,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潮湿为度。如初灸一会感觉灼痛,可将姜片稍提起,然后重新放上,亦可在姜片下放纸片再灸。
当然最为简单的方式是它——益生所艾智能艾灸仪
智能艾灸仪可以将温度控制在艾绒燃烧临界点180度,从而使得艾绒中的药气得到充分的发挥,益生所艾智能艾灸仪不仅可以智能控温,保障疗效,同时操作起来也会更加的安全容易,效果也会更为显著。
此款艾灸仪还有配套APP配合使用,益生所艾APP参考古今中外的艾灸文献、将若干年店面、数万人次艾灸调理验证过的、大量宝贵、简单、易学、适用推广的灸法经验无偿的完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