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真有那么神?
一些历史题材的宫斗剧里总少不了中医药的身影,比如哪个妃子胎气不稳了,用中药调理一下、用艾熏一熏,没准能把胎儿保下来。
各种养生书里谈及的艾灸,更不止能保胎,下至咳嗽、呕吐、便秘等小毛病,上至高血压、糖尿病等难断根的慢性病,统统都能治。
这不禁让人疑惑:艾灸,真有那么神吗?
艾灸能治高血压、糖尿病?虚寒才对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教授表示,艾灸的作用确实相当广泛。
“《本草纲目》云‘艾叶能灸百病'。几乎所有临床常见病、慢性病,都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治疗。像高血压病、糖尿病、中风后遗症、肥胖病等,艾灸都能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很多顽固性疾病,像不明原因的眩晕症,吃中药、西药都没效果,艾灸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庄礼兴说。
这些疾病,在现代医学理论看来,机理各异,艾灸为什么都能起效?
庄礼兴教授解释道,艾叶性味辛温,加之艾灸是用点燃后的灸条烧灼、熏熨皮肤,属于热疗法,故艾灸有驱散寒湿、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之效,还可防止人体阳气耗散。
不管现代医学诊断出是什么病,只要经过中医辨证,认为病因是寒湿入侵、气血不畅、阳气虚脱引起的,通常都可进行艾灸。换个角度来说,经现代医学诊断患同一种病的患者,也不是谁都适合艾灸。
“要先辨证。比如有些高血压患者表现为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暴躁易怒,属于肝阳上亢。如果还用艾灸温补,就像火上浇油。”庄礼兴教授说。
01
入门:哪里不舒服灸哪里
艾灸不仅可治病,更宜用于保健。平常给自己灸一灸,有助于提升正气,加强防病抗病的能力。
自我灸疗,首要问题是:若不懂疾病的辨证,也不识穴位,该灸哪里?
坊间流传一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哪里不舒服就灸哪里。这能行吗?
庄教授分析道:“这有一定道理,尤其适用于腰酸背痛、颈肩痛等痛症,可以通经活络、驱除疲劳。”
从针灸理论的“阿是穴”中,可找到依据。“阿是穴”,是唐代大医孙思邈在临床中发现的。这类穴位没有固定部位,“往往随病而起,病愈即失”。当该部位受到按压时,人们会感到特别的酸麻胀痛,“啊…… 是这里”,“阿是穴”由此得名。
02
进阶:认准穴位去艾灸
很多疾病没有明显的压痛点。即便是痛症,有时只是“哪里痛就灸哪里”也不奏效,怎么办?不妨学学认穴位。
【感冒】
施灸穴位:大椎穴、风门穴、合谷穴、列缺穴。
适用人群:风寒感冒者。患者表现为全身酸痛、流清涕、痰稀色白、畏寒、没有发热。
功效:疏散风寒,祛邪外出。
快速穴位法
大椎穴:低头,在颈部和背部的交界处,有一突起最明显的骨头,此为第七颈椎。该突起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即为此穴。
风门穴:以大椎穴为起点,往下数第2个胸椎棘突,再以其下方的凹陷处为中心,左右各取2厘米左右之处,即为此穴。
合谷穴:把拇指的指间横纹扣在另一手的虎口上,拇指下压之处,即为此穴。
列缺穴: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所指之处,即为此穴。
【失眠】
施灸穴位:肾俞穴、关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适用人群:气血不足、阳虚有寒的失眠者。患者表现为畏寒、舌苔白、腰膝酸软、易感冒。
功效:补肾补气血。在睡觉前艾灸,助眠效果最佳。
快速穴位法
肾俞穴:取一长线,经肚脐在腰腹部环绕一周,长线与脊柱中线交汇处,为第二腰椎棘突,再以其下方的凹陷处为中心,左右各取2指之处,即为此穴。
关元穴:四指并拢置于腹部,食指上边缘紧靠肚脐,小指下边缘与腹中线交汇处,即为此穴。
三阴交穴:同指并拢置于脚踝,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食指上边缘与小腿胫骨内后缘交汇处,即为此穴。
足三里穴:膝盖下方有两个凹陷处,内侧为内膝眼,外侧为外膝眼。四指并拢,食指上边缘紧靠外膝眼,小指下边缘与小腿胫骨前脊交汇处,即为此穴。找穴时,左脚用右手,右脚用左手。
【便秘】
施灸穴位:天枢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
适用范围: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功效:温肾补脾,促进胃肠蠕动。
快速穴位法
天枢穴:以肚脐为中点,左右旁开3指之处,即为此穴。
上巨虚穴:先找到足三里穴,然后五指并拢,食指上边缘紧靠足三里穴,小指下边缘与小腿胫骨前脊交汇处,即为此穴。找穴时,左脚用右手,右脚用左手。
【颈性头晕、头昏脑涨】
施针灸穴位:百会穴。
功效:疏经通脉,醒脑开窍。
快速穴位法
百会穴: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汇处,即为此穴。
【痛经】
施灸穴位:三阴交穴、关元穴、肾俞穴。
功效:调经止痛。月经之前4-7天施灸,有助于避免痛经。
【小儿腹泻、厌食】
施灸穴位:足三里穴、上巨虚穴、脾俞穴、大肠俞穴。
功效:健脾和胃,助消化。
快速穴位法
脾俞穴:以大椎穴为起点,往下数第11个胸椎棘突,再以其下方的凹陷处为中心,左右各取2指之处,即为此穴。
大肠俞穴:人们系腰带时,常会感到腰部两侧各有一块突出的骨头,此为髋骨。两侧髋骨最上方的部位,叫髂嵴。以两髂嵴连线的中点下方的凹陷处为中点,左右旁开2指处,即为此穴。
【日常保健】
施灸穴位:足三里穴、关元穴、神阙穴、督脉上的大椎穴、百会穴、腰阳关穴。
功效:强身健体,沟通任督二脉,调和阴阳。
快速穴位法
神阙穴:肚脐即为此穴。
腰阳关穴:人体髋骨两侧最上方的部位,叫髂嵴。两髂嵴在背部连线的中点下方的凹陷处,即为本穴。
03
升级:试试“隔姜灸”“药艾灸”
想效果更好,还可以在艾灸的材料上下功夫。
比如,可进行“隔姜灸”:先把生姜切成一片约4~5毫米厚的薄片,并穿刺多个小孔,放置在穴位上,再把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让热力缓缓地透过生姜片渗透进肌肤。
庄礼兴教授点评道:“姜有发散风寒、温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隔姜灸'适用于风寒型感冒以及各类痛症,如风湿痛、颈椎痛、腰椎痛、痛经,以及扭伤、撞伤造成的瘀血疼痛等。”
再如,可选择药艾条进行艾灸。市面上,各种“镇痛灸”“心脏病灸”“雷火灸”等,均属此类。
庄礼兴教授提醒,选择药艾时,要仔细甄别。“镇痛灸,是加了镇痛的药物;风湿灸,是加了祛风散寒化湿的药物,这些是对的。但是心脏病灸、前列腺炎灸、鼻炎灸的说法就太笼统了。那些都是很复杂的疾病,不可能只用一种灸条就有改善,需要先对患者进行辨证,再选择灸法。至于‘雷火灸'‘太乙神灸',属于传统灸法,操作复杂,容易烫伤,不建议家庭使用。
小贴士
警惕艾灰
艾炷、艾条燃烧后的艾灰,极易死灰复燃,导致火灾隐患。因此艾灰要用水浇灭后,再倒入垃圾堆。
庄教授解疑
1.艾灸有禁忌人群吗?
庄礼兴教授:以下四类人,不宜自我艾灸:
热证病人。如病人正处于高热、抽搐、炎症发作期的。
阴虚有热者。病人多表现为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潮热盗汗等。
糖尿病病人。病人多存在感觉障碍,对外界温度不敏感,容易被艾条烧伤,且烧伤后伤口极难愈合。建议到医院由中医师施灸。
孕期女性。尤其在孕早期时,不宜在腹部施灸,否则容易流产。建议到医院由中医师施灸。
2.艾灸时,为什么会头晕、恶心、出汗、喉咙干?
庄礼兴教授:这是“晕灸”的表现,应马上停止艾灸。晕灸的原因多为以下三种:
①艾灸时间较长;
②艾灸者体质虚弱,或过于饥饿、疲劳;
③周围环境空气不流通。
3.灸条该离穴位多远?
庄礼兴教授:根据个人感觉而定。当艾灸处潮红、有温热感,说明艾条的位置恰当。
4.艾灸要灸多久?
庄礼兴教授:控制在20~30分钟,时间过长,容易“晕灸”。
5.艾灸穴位的顺序有讲究吗?
庄礼兴教授:专业中医师往往会按“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背部,后灸胸腹部”的顺序艾灸。家庭艾灸,无须讲究顺序。每次艾灸的穴位数量控制在2-4个即可。
6.每天哪个时间做艾灸效果最好?
庄礼兴教授:理论上讲,一天当中,中午阳气最盛,此时艾灸,补阳效果相对较好。
7.艾灸的烟气有害吗?
庄礼兴教授:艾烟中,混杂有焦油、苯甲醛等对人体不利的成分,但含量极少,不必太担心。如果吸入艾烟后有咽喉痒、眼睛酸涩等不适,觉得难以忍受,可选择无烟艾条。
但据临床观察,相较有烟艾条、艾炷,无烟的功效略逊一筹。艾灸能起效,艾烟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