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痔,这个方法能解痔疮之苦

文 / 答摩
2021-03-31 00:27

本 期 导 读

远离疾病,身心同调,大家好,我是正安中医徐泊涛,欢迎大家来到《身心同调之节气内证艾灸健康营》。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发病率很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在我国民间,甚至有「十人九痔」的说法。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女性的发病率还略高于男性。

图片来源:谷雨数据,版权归其所有,侵删

很多患者对于自己「为什么会得痔疮」并不清楚的,因此治来治去、情况反复。我们只有了解了,痔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才可以更好地预防痔疮的发生。

痔疮如何形成的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如何看待痔疮形成的原因,首先,我们先看看中医经典书籍中,对痔疮的记载:

《医宗金鉴》说:「肛门围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指出了该病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燥热内结伤阴,大便干结所致。

《见闻录》曰:「色如烟尘者,湿也……」指出了无论内伤饮食,恣食肥甘,还是久居湿地,均可使湿热蕴阻肛门,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诱发痔疮。

《丹溪心法》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更明确指出了火热伤津、热毒内蕴可诱发痔疮。

而《黄帝内经》则更早指出:「又有妇人生育过多,力尽血枯,气虚下陷,及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脱出。」说明了气虚,无力收敛摄纳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灵枢·决气篇》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明脾胃功能差,可致生血功能低下,血虚不能濡养肛门,则会出现痔疮,便血,反之,痔疮便血日久,可致血虚加重。

综上所述

中医认为,痔疮的发病因素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有关。

那么,痔疮的中医内治法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当然要先辨证论治:

  1. 因阴分虚弱,血不循经者:宜四物汤、地榆散合用。
  2. 腹中疼痛,下清血,肛门肿痛者:可用败毒散加槐角、荆芥;或槐花汤、枳壳散。
  3. 体格壮实者:予泻青丸,或逍遥散加黄连、羌活、防风、乌梅,体虚者则用人参胃风汤。
  4. 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用凉血地黄汤加减。
  5. 湿热下注,用止痛如神汤加减。
  6. 脾虚气陷,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等。

上述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而外治方法中,有自我按摩和站桩导引疗法、中药外敷、中药熏蒸、艾灸等。

比如在治疗痔疮的前人经验中,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云:「痔痛,攒竹主之;痔,会阴主之。」之后历代医家记载有许多治疗痔疮的穴位和方法,如白环俞、长强、承山等穴,同时还可配以二白、三阴交、委中、肾俞、大肠俞、命门、气海、昆仑、太冲等穴位,治疗痔疮。

根据不同情况,可辨证论治,调整配穴。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例,通过艾灸的方法治疗脾湿肾虚型痔疮的案例:

脾湿肾虚型痔疮灸治录

患者,男,58岁,广东人,脊背酸痛,痔疮多年反复不愈。2020年1月底初诊,见面色暗浊,眼睑下方青灰明显。

我对患者进行诊脉时,发现其双尺脉沉弱,关脉濡滑。脉诊中,尺脉对应肾,沉弱对应虚损,脉濡对应脾湿。

触诊见,腹部水分穴明显凹陷,背部脾俞、三焦俞、肾俞、膀胱俞、腰俞压痛阻塞。

四诊合参,诊断其为脾湿肾虚型痔疮,遣方五苓散和附子理中汤加木通、生薏仁。

要内调,也要加外治,在诊疗中,我给他选用了以下艾灸穴位:

  • 腹部任脉:中脘、水分、中极
  • 背部督脉:腰俞、腰阳关、身柱
  • 背部膀胱经:脾俞、三焦俞、肾俞、膀胱俞
  • 足部小腿:跗阳穴

在我的临床经验中,腰俞穴和跗阳穴在治疗肾虚型痔疮时,快速、轻松。若有脾湿肾虚时,对应的背部膀胱经其他虚损点和病灶点,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经治疗,患者服药五付,艾灸一月余,站桩两个月,面色红润,眼睑下方青暗消失,痔疮大为好转。

在预防痔疮方面,平时要注意一些关键点:

1. 保持肛门的清洁卫生

2. 避免吃饱饭后,酒后纵欲

3. 注意排便习惯,不过分用力排便,不久蹲厕所

4. 不让屁股受凉,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久坐

另外,对已经患有痔疮的患者,建议每日坚持站桩,对改善痔疮症状有明显帮助。

在这里,推荐两个小功法:

第一,晨起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长强穴,疏通经络,改善肛门血液循环。

第二,运用意念,向上提肛门,每日做1~2次,每次做60下,可使肛门括约肌得到锻炼,中气上提。

一般把该法称为提肛运动,这对痔疮脱出日久所致肛门松弛、排便无力、痔出血者均可较好地提升固脱,并可收摄止血。

若能长期坚持,有助于防治痔疮、脱肛、肛门松弛排便无力等。

艾灸治病,需要真「工夫」

然而,想要运用好艾灸去治病养护身体,却需要有点真「工夫」。

一方面要通过学习经典、学习前辈、学习他人经验总结;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需要与病人沟通询访;还有一方面,就是内求、内证,去体会人体气血运行的规律。

节气内证艾灸特点

1、天人相应

人体的气血是周而复始的运行,在任督二脉中,道家称为小周天。

  • 任脉中有二十四个穴位,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对应一个任脉的穴位。
  • 督脉中,二四节脊椎,又分别对应一个节气。
  • 天之二十八星宿,分别对应人体督脉的二十八个穴位,又和每个人的出生年月相互对应。

它们是如何一一对应的,每个节气的时候,灸哪几个重要的穴位,顺应天时而强身去疾?这门课,将为你解惑。

2、艾灸的顺序和手法

关于艾灸的手法,我在内证艾灸中,主要采取的是悬灸的方法,而什么穴位用雀啄灸、什么穴位用回旋灸,回旋灸的方向又是什么?

内证艾灸的顺序则是根据我静坐,亲自体会到人体气血流行的方向,结合研究《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循行方向制定而成。

临床中,固定不移的悬灸,与顺着经络运行的方向艾灸,效果截然不同。我亲身体会,有一次,我固定悬灸肾俞穴,灸了很久也没有感觉,然后,我让助手顺着经络气血旋转的顺序进行回旋灸的时候,立马热流顺着大腿冲到脚底。

3、辨证取穴

辨证是中医的灵魂,如果不会辨证,在治疗和日常的养护身心健康中,如同盲人摸象。治疗时而有效,时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