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容易生气?为啥她笑个不停?情绪背后的健康问题你知道吗?
健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话题,当然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日常的饮食、个人体质以及生活习惯等。
美国曾发表过这样一份调查报告:75%的颈椎疼痛、80%的头痛、99%的腹胀以及90%的疲劳都由坏情绪引起,人体的每个脏器都与对应的情绪息息相关。
情绪和健康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情绪又是怎么样影响健康的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中医讲,每种脏器代表一种能量,一种情绪。
当我们被一种情绪主导、支配的时候,会形成一种物质留在身体里,阻碍身体吸收正常的养分,造成器官功能失衡,从而破坏身体内部平衡系统,伤及对应的脏腑;而某个脏腑功能弱,又会容易导致对应的情绪出现。
所以说,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远远超乎想象。
《黄帝内经》中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这5个部分具体分析一下。
一、怒伤肝
怒则伤肝,郁则气滞。
我们身体经络循行就像河流,河流不流通时,就会产生泥沙淤积;身体经络循行不通畅时,身体就会出现瘀滞,从而导致身体出现问题。
肝经会经过肝脏、乳腺、甲状腺、下焦等身体部位。因此,肝经循行不畅时身体会出现乳腺、甲状腺或是生殖系统的疾病。
肝主情志,女性更容易在情志方面出现问题。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女子嗜欲对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患,染著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瘥”。
宋代《陈素庵妇科补解》中,“而妇人多居闺阁,性多执拗,忧怒悲思,肺肝脾三经气血由此耗”。
从这两则记载也可以看出,女性更容易出现肝类疾病,比如甲状腺类疾病。
西医的研究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现象,女性患甲状腺疾病的概率比男性更高,男女比例在1:5左右。
二、喜伤心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
心藏神又称心主神志,这里的神指心神,即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正常的喜乐,会使精神愉快,心气舒畅。若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而产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状。
举个例子帮助大家来理解,《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老年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就是典型的喜伤心。
三、思伤脾
中医认为,思伤脾,就是说思虑过度会影响到脾胃功能。
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胃部气血匮乏,脾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气短、郁闷不舒等症状。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种感受,当我们有心事或是特别忙、压力大的时候,胃口通常也会变差,吃不下饭,这就是思虑伤脾在我们身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四、忧伤肺
《素问·举痛论》中,“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肺主悲,肺功能弱的人就往往容易有悲伤的情绪,例如典型的林妹妹。
反过来人在极度忧伤时,也会伤及肺,容易出现干咳、气短、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如此以往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中医上讲,“肺主皮毛”,情绪抑郁、忧愁悲伤还会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皮肤病。
许多医生在诊治皮肤病患者时,都会先了解一下患者的情绪,很多时候病症并非外界因素所致,关键在于自身的情绪上面。
一个养肺小方法: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
五、恐伤肾
《素问·举痛论》中记载,“恐惧伤肾,精气不能上奉”。
中医认为,恐为肾之志,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
恐则惊厥,会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等症状。
中医常说,恐使气下。是说当我们有恐惧的时候,会感觉我们的气从后脑处迅速向下聚集到我们的肾经上。所以,经常会有朋友看恐怖片的时候,觉得后背有一丝的凉意。
可见,情绪、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任何过激的情绪,都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保持良好的情绪,要想健康长寿的关键还在于固本培元,保持我们体内的阳气充足,这里给大家提供以下建议。
一、食补
推荐大米汤,大米汤是补津液的良品,还有健脾和胃气的作用,胃气上来了,其实就是在提升阳气水平。
熬米汤的关键是少放米,多放水,小口小口喝更利于吸收。
另外,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度吃辣。吃辣也是恢复阳气的一种方式,用专业的中医术语就是辛温药激发了身体阳气。
如果有痔疮、胃溃疡、胃出血、慢性胃肠病等胃肠功能消化不好的人群,在食用辣椒时应谨慎。
吃辣激发身体阳气,会需要更多的津液,可以搭配养生花茶睡美人,睡美人化裁自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的酸枣仁汤,能够帮助大家快速补充津液,提升体内津液水平,缓解吃辣上火的情况。
建议一天3升,小口热饮至微微出汗即可。
二、运动
建议有氧运动,快步走、慢跑、打羽毛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每次运动时间在45分钟左右,每周3-5次即可。
要注意的是,运动前后要少量多次补充热水。
三、泡脚
泡脚就是通过温热的方式,激发身体的阳气。有时间的话可以每天坚持泡,或者两天泡一次也可以,泡到微微出汗效果最佳。
每次泡脚30-45分钟为宜,水量最好没过脚踝。
四、艾灸
《扁鹊心书》提到,“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
艾灸是补充阳气,提高身体能量的最佳捷径。
平时可以艾灸中脘穴、内关穴、三阴交。艾灸中脘穴补脾胃、补肾固元。
【中脘穴】肋骨分叉点和肚脐的中点处
艾灸内关穴补心气,振奋心阳,让心情更为舒畅。
【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 3 横指处
艾灸三阴交健脾去湿,养肝护肝。
【三阴交】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后缘处
这些穴位,每次艾灸半个小时左右即可。艾灸前后要注意多多补充水分,以免上火,影响睡眠质量。
人生是一张单程票,而决定这张票能走多远的,只有我们自己。开不开心都是一天,凡事想开点,我们的路才会更宽、更远。
希望大家都能用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健康的心态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