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健康,“灸”托付

文 / 余容灵讲健康
2021-01-11 18:09

艾灸疗法

艾灸是一项古老的中医疗法

它不仅简单实用 而且效果显著

甚至能够解决很多其他疗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尤其适合老百姓居家保健

太阳·天之阳

艾灸·地之阳

阳气是生命之根本

固阳扶阳才能百毒不侵

艾灸是来自远古的健康使者

1.行气血

艾条由艾叶绒制成,味辛而行,使用艾条在经络穴位处进行艾灸有行气血的功效,能够调和气血、润泽面色,使人散发健康神采,还能有效改善气滞血淤导致的肌肉肿胀酸麻、四肢疼痛等症。

2.逐湿寒

艾条性温辛,食用艾条进行艾灸,不仅能行气血,还能驱逐体内寒湿,对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3.温经止痛

艾条的使用方法是艾灸,艾灸时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使艾条药力进入经络,可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温经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艾条治疗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骨节酸痛、四肢麻木、腰酸疼痛、月经不调、宫寒畏冷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4.增强免疫力

使用艾条进行艾灸,除了治疗疾病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通过艾灸不同的穴位,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艾灸关元、气海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艾灸的禁忌

1、 颜面五官、阴部、大血管分布处、前胸部、大腿内侧、胳肢窝等部位不灸。因为血太足,血管分布又浅,容易导致大出血。

2 、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不灸。容易活血化瘀过头而致流产。

3 、阴虚阳亢、邪实内闭、热毒炽盛等病症,慎用灸法。会越灸火越大。

4、 现代女性多阴虚火旺,建议多灸后腰部,补肾水灭虚火。少灸腹部,禁灸胸部和后背上部。因为按人体解剖,胸部和后背上部,是肺、心、肝所呆的位置。肺、心、肝本身就容易上火,而且它们的特性也是喜润怕燥。若直接在这些地方艾灸,容易灸出邪热,导致脸上长痘,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喉咙痛,声音嘶哑,甚至喉咙肿大,不能吞咽和说话,便秘等情形。严重者神智混乱,胡言乱语,壮热而晕厥。

针灸百会、太阳,合谷、列缺,上星、迎香、印堂加吃中药消肿治疗好的机会很大。

针灸时鼻子上2针,迎香左右各一针,印堂,百会各一针,合谷、太阳左右各一针。

艾灸治疗,无非就是扶持身体内的正气,用艾灸来进行扶正劫邪,平衡阴阳,防治疾病,康复保健。尤其是灸法的防病保健作用在古代就得以十分重视。《备急千金要方》提到以灸疗预防“瘴疠温疟毒气”。《扁鹊心法》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现代不仅已为大量的临床所证实,而且得以进一步发扬。

文|康复医学科 史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