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艾灸是个技术活儿,9项注意大家都记牢,事半功倍不是问题
夏季是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天气热,人体对温度比较敏感,不易被烫伤。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
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不过艾灸是很有讲究的,那么夏季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
夏天艾灸注意事项
1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 防火。艾条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艾灰掉落灼伤皮肤。
4 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 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可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6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7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
8 防止晕灸。晕灸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9 极度疲劳,过度饥饿、口渴,醉酒时都不宜,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绪不稳定时也不宜用,否则会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
10 常灸的穴位主要是足三里、关元和神阙,这些穴位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保健作用。
艾灸的四大忌讳
1、滥用劣质艾条,伤身损健康
许多制作粗劣的艾条,杂质、颗粒和整颗的叶子甚多,再加上制作松软,燃烧过程极易掉灰,有的甚至会整个火头掉落身上,烫伤肌肤。
最基本的选艾标准:无杂质颗粒;必须是艾绒制作而成;尽量选择卷制紧致的艾条。
2、艾灸时间过长(恶火,烫伤肌肤)
很多朋友认为艾灸时间越长越好,并且,持这种观点的朋友不在少数。
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有些朋友怕着凉,对艾灸时间的控制比较合理。但到了夏季,天气炎热,有些朋友喜欢往那里一趴,一边艾灸一边睡觉,常常一个穴位就能灸两个小时。
因为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偶尔艾灸时间过长倒也问题不大,但如果长期如此,就会导致阳气过盛,阳气过盛便是火,容易伤及经络和元气。
尤其对于刚刚接触艾灸的朋友来说,切忌一上来就艾灸很长时间,那样身体多半受不了,正确的做法应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让身体不断适应艾灸带来的好处,然后再慢慢延长艾灸时间。
3、艾灸完立即洗澡、吹风
艾灸完应该注意的是,不要立即洗澡,也要尽量避免吹风受寒,就算有急事要外出,一定也要把熏灸的部位裹住。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艾灸的热力效应,身体表层的毛孔开张,立即洗澡和吹风,会使风寒趁虚而入,就好比你打开大门把风寒迎进来一样。
那艾灸的工作就白做了。
切记:艾灸完,至少过2~4个小时以上再洗澡,还要避免吹风受寒。艾灸完的时候,还可以轻轻拍打一下熏灸的部位,有封穴的作用,这一点,恐怕很多人不知道吧。
3、灸后不封穴(外邪入体)
我们都知道,艾灸过后穴位处于开放状态,经络也变得通畅,此时如果不及时封穴,就会导致风寒湿等外邪入侵,并顺着经络入侵,透达机体,所以艾灸过后必须封穴。
多数朋友在春秋冬季节都会下意识地封穴,因为春季风气当令,风邪猖獗,秋冬天气相对寒冷,寒湿较重。偏偏到了夏季,大家对封穴毫不重视。
其实,夏季封穴也很重要!
因为艾灸的热力效应,毛孔张到最大,而夏季湿气重,加上着装宽松透气,湿气极易入体,与暑邪相互勾搭,形成暑湿,最常见的就是引起暑湿感冒,出现发热、头昏头痛、身体倦怠、无汗、口渴心烦、脘腹胀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所以,夏季艾灸过后一定要封穴,可以用单艾堂足贴贴在艾灸处,就能达到封穴的效果。封好后再灸另外一个穴位。
4、半途而废
很多人常常因为施灸一段时间后反应不大而信心动摇。其实,大家应该明白,大凡病重、病深是经过长时间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用艾灸调理也同样需要一个从不健康到健康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调理才能看到效果。
孟子曾经说过:“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这说明调理疾病,不仅艾叶要陈、而且调理时间要久,这样才能去病除根。
所以,当您在艾灸的过程中,发现暂时没有效果,或者因为艾灸反应出现暂时的不适症状,请不要灰心丧气!
艾灸最忌半途而废。做好艾灸的注意事项,艾灸才会更有效果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