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正气驱寒邪是治病的根本

文 / 健康来点真相
2020-11-20 09:21

单大夫您好!我于十年前因左侧卵巢囊肿做过剔除术,手术过后,身体素质下降,当时小腹排便无力,老在厕所蹲,结果屁股冻着了,一到冬天屁股就象在凉水里泡着一样,不疼但很难受,如果艾炙,我炙哪里?另外我因动手术,左侧术处可能粘连,断断续续按痛,白带也很多,有时同房后还会出血,检查后医生说是宫内出血,现正用药,如艾炙,炙哪里?我今年四十岁,毛病多了,膝盖自今年夏天怕凉开始疼,肠胃功能也不好,不敢吃凉东西,不便秘但就是解大便不爽,如果想胖些可炙哪里?颈椎也不好,呵呵,我常说我标准一个亚健康体质.有幸遇到您,希望一切都能改善,不胜感激!!!

用铺灸的方法,热量足辅以中药和姜蒜泥,效果很好

手术就会大伤元气,所以你的治疗就要以扶正为主。你的屁股就象在凉水里泡着一样,不疼但很难受,这是由于正气不足导致寒邪侵入所致。我感觉你解大便费劲,不便秘但就是解大便不爽,你是否患有结肠炎?你的这些疾病都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治疗。

你已经看到了上面的图片,如果用铺灸的方法,因为有中药的参与,和姜蒜泥的辅助以及艾灸的阳气进入,这方法综合使用,我再临床治疗很多很多,屁屁冰凉,腹部冰凉的病人,疗效都很好。铺灸的方法比较适合寒邪很严重的病人。可以每周铺灸2-3次。每次最低要换2-3组。

黄帝内经经文中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战国时的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明"灸法"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已经在民间广泛应用了。

明·李梴《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你可以重灸关元穴、中脘、足三里

一、关元穴:

【穴位取法】:由脐中心至耻骨联合上缘,作为五寸,仰卧,当脐下三寸处。

【主 治】:诸虚百损,四肢厥冷,六脉微细,真阳欲脱,中风脱证,失眠,奔豚,寒邪入腹,水肿腹胀,疝气,虚痨咳嗽,潮热,咯血,大小便失禁,溏泻,便秘,尿频,遗尿,遗精,阳痿,白浊,闭经,不孕,癃闭,便血,尿血,少腹瘀血等。

二、中脘穴:

【穴位取法】:脐上四寸,当鸠尾与神阙连线的中点取之。

【主 治】:《会元针灸学》上说:"主治胃疼、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痢疾、黄疸、癫狂、便血,绀积、脾胃虚弱。"

艾灸中脘穴可以治疗一切胃肠系统的疾病。对于你的大便不爽也会有效果。此穴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四脉之会,又是胃之募穴六腑之会。凡腑病皆可治之,又中脘为中焦之主穴,旁通四肢,有化食化痰之功。

你可以重灸关元穴,就是用直接灸的方法化脓灸,每次可以直接灸50-100状才能起到暖丹田、壮元阳、补肾精、益骨髓的疗效。但是初学者对重灸掌握不好,那么你就用三眼艾灸盒在关元穴每次艾灸40分钟-1个小时。

只是重灸比温和灸来的直接,效果会更好,只是对于初学者大家都掌握不好火候。如果你的病用重灸,一次灸透,那么也许1、2次或4、5次会有明显的效果甚至痊愈,如果用温和灸就要慢慢来,你要每天艾灸,体会它的疗效和艾灸后的种种反应和变化。

你先艾灸这两个穴位,不要贪多,关键是艾灸的时候,用心,从质量上来提高治疗效果。如果这两个穴位你艾灸的到位,你的疾病也会有明显的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