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艾灸七要点,艾灸才是在做有用功

文 / 点滴健康笔记
2020-10-28 09:23

用艾灸治病或养生,若想艾灸是在做一件有用功的事情,以下七要点需熟记:艾条规格、艾灸顺序、艾灸时间、有头有尾、循序渐进、艾灸天数和经络疏通天数的规则、病气和引火下行事项。

第一点:艾条规格。艾条就是将艾绒卷制成长条圆柱状,这样用起来更方便些,通常卷制的规格有三种:

1.小艾条1.0厘至1.8厘米(直径)*20厘米(长度);

2.中艾条3厘米或4厘米(直径)*20厘米(长度);

3.大艾条7厘米或8厘米(直径)*20厘米(长度)。

小艾条适用于灸四肢。因为四肢皮薄,经络浅表,需用火力小的艾条温和灸。如果用大艾条,火力太过,易伤经络,适得其反。

中艾条适宜灸背部、胸部。中艾条火力适中,容易渗到穴位,但又不会太猛,伤到经络。

大艾条适宜灸腹部及背腹部的药包灸。因为腹部肉厚,经络较深,需要热力大些去刺激穴位。药包需大艾条的热力才可以让药力更好渗透到穴位。

关于灸耳朵,需用不常规的2.5厘米(直径)*20厘米(长度)的艾条,因为这种规格的艾条可灸到耳窝深处。而头部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小艾条或中艾条。

有些人做艾灸时,喜欢拿着一根大艾条从头灸到脚,认为大艾条火力大,这样能量足。其实不然,本人经验发现,大艾条灸四肢和耳朵不但疗效差,还会灸伤皮肤,所以要依据部位选合适的艾条规格做艾灸,疗效才好。

第二点:艾灸顺序。要依据经络运行去进行,艾灸顺序的通俗说法是“先通主干道,然后疏大路,再后是小路”。

艾灸主干道一般有三条:一是通气血的“四关”(合谷和太冲);二是调脏腑的耳朵;三是掌管运化的命门和肚脐。艾灸时首先开四关,再做双耳对灸,然后是前后腰的肚脐和命门对灸。这灸法也叫基础灸法,基础灸法需对灸才有效果。对灸就是同时灸,比如两个耳朵,需同时灸,要是先灸完一个,再灸另一个,等于右耳进,左耳出,做的是没用功,浪费时间。

关于大路,背部的督脉是管“气”的大路,而前面的任脉是管“血”。中医说法,气属轻物质宜下浊上扬,血属水流物质,需下行。所以背部是从下往上灸,而前面需从上往下灸。

对于四肢,阳经需从上往下,因此腿肚子的膀胱经和外侧腿的胃胆经是从上往下;内侧腿阴经则需上清,关健穴位-公孙、足三里、地机、阴陵泉穴宜同时灸;手的顺序可随意,手腕的内外关一般建议对灸。

第三点:艾灸时间。四肢一般在十五分钟左右,腹背三十分钟左右,头胸二十分钟,耳朵半小时至一小时。艾灸时间以感到皮肤有热气往穴位送为开始计,并且是持续送热气给穴位。灸五分钟停二分钟,然后再灸五分钟,这种断续灸法,属无用功,纯粹浪费时间。关于时间掌握,具体要依自身情况,阴虚体弱者可减少些,但手脚不宜低于十分钟,腹背不宜少于二十分钟。这里讲的是基础灸法的时间掌握,现在有几种灸法流派,如热敏灸则不适用。

第四点:开头结尾。开头指醒穴,用手掌心先拍打穴位五六下后再艾灸,目的先活动穴位。结尾就是收穴,艾灸结束后用手掌心拍打穴位五至九次,目的是关闭毛孔,以防邪气入侵。注意要用手掌心拍打,不是手指,因为手掌心有传递能量的功能。

第五点:循序渐进原则。意思是艾灸在做完基础灸后,依自身情况选三至五个穴位艾灸,如肝脾胃肠胆都不好,而且失眠严重,每天可先选肝经的几个穴位艾灸,失眠改善好后,再选脾胃的几个穴位艾灸,循序渐进方式进行身体调理。不能每天从头到脚将全部穴位都灸一遍,这样身体调动气血太多,会很耗阳气,身体会越灸越虚,适得其反。

第六点:艾灸天数和疏通经络天数的规则。艾灸治大病,每天艾灸,但一般养生,宜灸五休二,如阴虚严重人群,宜隔天灸。春节初一、中秋节、中元节、清明节这四天不宜艾灸(重病治疗除外)。

刚开始做艾灸时,每天要用推灸罐疏通经络后再进行艾灸,七天后改两三天推罐疏通经络一次,一个月后改一星期推罐疏通经络一次。

熟知以上六要点后,还要知道“过病气”及“引火下行”问题。给别人施灸时,宜阳气足者,体弱或气血不足者,不建议去帮别人施灸。手掌心的劳宫穴会传递能量,艾灸过程中,被灸者的病气会传递给施灸者,最后结果会是被灸者身体好了,施灸者却生病了。然后就是引火下行,对于热症者,最后要灸涌泉穴,将艾灸产生的热症状引到脚底,不然热症会全身乱窜,引起灸后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