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灸”重阳 | 灸这四穴,揭秘百岁药王的长寿秘诀!

文 / iJoou艾健康
2020-10-27 09:5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首思亲的诗,勾起了多少人多家人的思念。也使得九月九重阳节登高、佩戴茱萸的习俗广为人知!而今,佩戴茱萸已非现代社会所好,但重阳敬老孝亲的传统不能丢!

人到老年,由于阴气日减,阳气日衰,体内器官功能都会日趋衰退,常常会出现诸如体力不支、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睡眠不良的生理现象,妨害了老年人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生活与工作,令老年人苦恼。

如果能有效扶助阳气,促进阳生阴长,阴阳转化。体内阴阳平衡,能有效地延缓体内器脏衰竭,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壮体的效果。

艾灸扶阳第一方——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艾灸的特殊配方,使得艾燃烧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药王”孙思邈(581年-682年)活了101岁,而后无疾而终。这是正史的明确记载,当然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其活了120岁左右,一说其活了141岁。但无论哪种说法,孙思邈安享百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年幼时期的孙思邈并不是十分健康,甚至可以说是体弱多病。但孙思邈成年后极其注重养生,尤其注重长年累月的艾灸养生,让身体因之受益匪浅。孙思邈常曰:凡人居家及远行,随身常有熟艾一升。就是说,无论是居家还是远行,要随身带些精制的艾绒,以备养生保健之需。

孙思邈一生著书80余部,在其中多部医学名著中极力推崇灸法,其灸法养生理念更被历代医家视为金玉良言并流传至今,如《千金要方》云: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此外,民间盛传的“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养生理念也是孙思邈提出的。由此可见,一代药王之所以能以多病之身安享百岁之寿,艾灸功不可没!

北宋名医窦材也倡导老人常灸关元穴、气海穴、命关穴、中脘穴四穴,得以长寿百年。

今人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古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认为常灸关元穴、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四穴,更适合老人。

艾灸四个穴位

健康益寿延年

元气穴关元穴

关元穴是“元阴元阳交关之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此穴是体内阳气所在之地,更是精气化生之所。而且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任脉,三经一脉在此交会相通,从古至今,人们都将此穴置于起死回生的重要穴位。

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说每年的春秋之交,艾炷灸关元穴,每次3~5壮,则能够保持体内温煦而不畏严寒;人到30,坚持每3年艾炷灸脐下300壮,人到50坚持每2年灸脐下300壮,人到60每1年灸脐下 300壮,可保人长生不老。

“先天之本”肾俞穴

肾 为人的先天之本,主要负责人体的繁衍、生长、发育。其生功能更是涵盖了当今泌尿、生殖、运动、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人的健康与否、寿命长短与肾气息息相关。

人到老年,容易气息不畅、肾气不足,每天散步的时候,若能够双手握拳,边走边轻轻敲打肾俞穴30~50次,则能降低血压,强健体魄,改善肾功能。每天睡觉之前,舌头抵住上腭,眼睛看向头顶,两手摩擦双肾旁俞穴,每次10~15分钟,一样可以达到相当好的效果。

家庭艾灸时,温和灸此穴30分钟左右,每天1次,效果更佳。

“长寿穴”足三里

足三里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所以艾灸足三里穴最直观的功效则是调养脾胃、滋补气血,并且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的消化、吸收、免疫功能,还能消除疲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

艾灸时可采用雀啄灸,每次30-40分钟,每天1次,坚持一段时间后,即能感觉到身体的变化。

“血气交会”三阴交

三阴交穴是指三条阴经运行的气血交汇于此。这三条阴经是指:脾经,提供湿热之气;肝经,提供水湿风气;肾经,提供寒冷之气。这个穴位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是应用相当广泛的养生保健之穴。

除了每天温和灸此穴30分钟之外,还可以辅助按摩,用拇指按压三阴交穴1分钟,之后以手掌心反复搓擦足底中央部位,以足心发热为佳,以达到健脾益气、柔肝养血、益肾固本的功效。

【结语】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关于孝老敬老,小编觉得最美好的莫过于:我已长大,你还未老;我能报答,你仍康健。九九重阳之际,让“艾”相伴,希望天下父母都健康长伴,“常常灸灸”,身体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