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贫血的艾灸穴位及方法
【病解】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造成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有溃疡、消化道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性疾病,以及儿童生长期及妇女妊娠期、哺乳期铁的摄入量不足,慢性腹泻、胃切除等。
【诊断】
贫血对健康最根本的危害之一就是携氧能力低下,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功能的发挥.导致一系列常见症状或体征。
1.身体软弱无力、疲乏困倦;
2.皮肤、黏膜、指甲、口唇等颜色苍白;
3.气短、心悸;
4.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
5.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等。
【对症施灸】
1.取穴:膈俞、脾俞穴。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5~20分钟,应长期坚持。
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以促进骨骼的造血功能。背部的穴位不宜艾灸.可以使用艾灸盒。
2.取穴:足三里、合谷、膏肓、气海、大椎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选2~3个穴位,每穴灸5~10分钟.以局部温热、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健康贴土
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多补充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质、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的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应保证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