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get!北大中医教你应对肠胃疾病的穴位疗法
针刺、艾灸、按摩等虽然是很直接简单的疗法,可手法与穴位的选择依然必须有中医的逻辑。比如针刺有强刺与弱刺、进针与出针有快慢,这些不同的针法中医认为补泻的区别,强刺、进针慢、出针快被认为有补的作用,反之认为有泻的作用。
同样一些穴位有补的作用,一些穴位有泻的作用。穴位间也有配伍的问题,上述补泻手法及穴位的选择是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及何脏何腑的出现问题来决定的。
脾胃、大肠的特点及与胃肠疾病的关系
中医中脾与胃的关系,与西医的消化系统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中医认为,胃主管受纳,并进行初步的消化,也就是说胃是只是接受了吃进来的食物作了初步消化,进一步的深度转化并吸收要靠谁呢,依赖脾。
也就是说你吃进去的食物,什么肉、米、面最后变成葡萄糖和氨基酸、维生素等吸收入血是由脾来完成的,并由脾运输到上面的心肺。
所以简单的来说,胃是受、脾是化,胃是降(浊),脾是升(清)。说这些枯燥的理论有什么用呢?有很大的用处。比如同样是胃痛、肚子胀,一个大便正常,食欲好,那说明他脾运化没问题,治疗以通降胃气为主,而另一个大便溏稀、食欲差,则说明主要是脾虚运化功能弱,治疗则以健脾补气为主。
那么小肠和大肠的功能,中医怎么看呢?西医认为,营养物主要在小肠吸收,而这个功能在中医看来是由脾来完成的。中医认为小肠的功能是分清泌浊,就是把脾转化的清浊进行分别,清的由脾来转化吸收,浊的往下送。
所以小肠的另一功能就是传化物,就是将胃送下来的消化物继续往前推送,所以在中医里的肠道功能被人为地弱化了,这是中医理论的缺陷,你很少看到中药方中有治小肠的。而中医中大肠的功能仅仅是传输糟粕。
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六腑以通为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胃、小肠、大肠等这些中空的器官以通畅、往下降为功能正常的表现。我们这个胃肠的疾病,多半是胃胀、嗳气、泛酸、便秘等都是因为不通、不往下降的原因。
足三里
足三里穴既是长寿保健穴,也是脾胃病人的要穴,肠胃的虚证和实证都可以选用,它对肠胃疾病有双向的调节作用,便秘时针刺足三里可以加强肠蠕动治疗便秘,也可以治疗腹泻。针刺、艾灸、指压按摩都可以,但一般不在足三里刮痧或拔罐。
中脘
中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肚脐眼上方四寸的地方。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老百姓俗称心窝这个地方有个尖的骨头,这个解剖叫剑突,这个剑突与肚脐眼连线的中点就是中脘,它的下方就是胃的幽门部,所以中脘是胃的精气反映到体表的特殊敏感点。
这个穴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主要作用是和胃降逆。就是说让胃里的东西往下降。所以胃的东西者堵在那里就会有食欲不好不想吃、胃痛胃胀、呕吐、腹泻、便秘。它就是藏在肚子上的胃动力药,真正的随身带的吗叮啉。中脘穴也有一定的健脾和强壮的作用。它配合足三里效果会更好。
天枢
刚才我讲了一个胃动力穴,下面我再来谈一个肠动力穴,那就是天枢穴。天枢穴很容易找,在肚脐眼旁开二寸,就是旁开二个大拇指宽那个点,左右各有一个天枢穴,下方是小肠。天枢自然是枢纽,是人体升清降浊的交界点。
刚才前面讲了,小肠的功能之一是分清泌浊,将营养物和糟粕区分开来,那么这个天枢就是这个功能的敏感点。用针强刺激天枢穴或手指按压或按摩都可以加强肠子的蠕动,有利于排便,可以治疗腹胀和便秘,用艾灸天枢穴可以温阳气,有利于治疗虚寒性的水泻。
脾俞
这个穴位在背部脊柱旁,找起来稍微复杂点。在第十一胸椎下,水平旁开1点5寸的地方。第十一胸椎在哪里呢,就是平肩胛骨下缘是第七胸椎,再往下数四个就是,在这个胸椎下凹陷处旁开1点5寸。
由于下面是胸腔,刺这个穴位要斜刺,刺得浅一点,大约0点5寸多一些,太深怕刺到肺,造成气胸。这个穴位是脾运化水谷的在体表的一个敏感点。所以刺激脾俞可以加强脾的消化食物和运输水液和消化后营养物的作用。
脾虚常见一是谷物不消,病人往往有食欲差不想吃饭、胃胀、大便溏稀或腹泻,通俗的说就是不吸收,人容易瘦弱,有些小孩吃的少、瘦弱、大便烂,就平时可以按压脾俞或艾灸脾俞穴。
其次,脾虚不运输水液,湿气容易停在体内,所以刺激脾俞可以有排湿气的作用。舌苔厚腻、易出汗、人发胖,也可以强刺激脾俞穴,这穴自己不能操作,得请别人帮忙或请针灸师来治疗。
一个人健康与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吃得香,排得畅。要想肠胃健康,不一定非得吃药,如果不是器质性的,完全可以不化一分钱,自己解决,今天讲的主要穴位就是让你吃嘛嘛香的内药。
关于主播:北京大学中医教授蒋文跃为你开出健康良方:一套科学系统的中医入门知识,从认知升级到自我预防到家庭调理;一家人常见病的健康技能包,营养不良、感冒发烧、糖尿病高血压、失眠便秘,调养良方随取随用。由内而外,从生理病理到心理健康,全面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关于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中国知名音频平台,5.3亿用户的共同选择。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