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说:端午不插艾,你过了一个假节日!

文 / 孟青阿姨
2018-06-20 18:26
端午节,艳阳照,

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

娃娃乐得蹦又跳。

端午节到,你第一个想到了什么?

粽子君?咸鸭蛋?赛龙舟?

嗯~还有游百病,插艾草……




民谚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之云,因此每至端午,老百姓常把插艾草作为节日重要内容之一。


你以为这只是一种习俗,不,艾草宝宝远比你想象的骄傲!



艾草除了用于辟邪、驱疫,本身也是可以治疗疾病的药物,且功效显著。


集天时与地利,今天老中医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味神奇的药草吧!


端午插艾,由来已久

端午之际,我国大部地区进入盛夏。


此时,气温升高,草木繁茂,各种蚊蝇毒虫、病毒、细菌大肆繁殖,是蚊虫叮咬和各种病菌所致疾病的高发期



古人发现:


艾草有驱疫、避邪、防病之作用,新艾的强烈芳香气味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正好可以把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致病物消灭。


所谓:“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端午就是一次季节性疾病的群体预防日


插艾是从古至今人们预防季节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中医说艾


,学名艾草,别名艾蒿、香艾。艾叶入药,气味辛香;味苦;属温性药物。



功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


主治吐血;鼻子出血;咳血、便血;尿血;妇女带下过多;月经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湿疹;疥癣;痔疮;痈疡。


古人赞誉艾叶入药“通十二经”,灸用“治百病”。


艾叶的用途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类。内服用途甚广,治疗多种疾病用此药,内服方及用量如下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适量,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或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外用以艾灸最多。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等,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



艾灸的主要功效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等


艾灸在中医上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法,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而且效果都很不错。



艾灸除了有治病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艾叶的妙用


1、艾叶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头,还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


2、艾蒿还是一种可食用植物,艾草可制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蒿馍馒、艾蒿糍粑糕等膳食茶饮,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艾叶炭:把艾叶放入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三日后贮存备用。


主要作用是温经止血,治疗妇女经期小腹寒凉,月经过多,淋漓不断的虚寒症。


艾叶食谱指南


艾叶粥


艾叶干者5克(鲜者10克),加水煎10分钟后去渣,加粳米50克,红糖适量,再加水同煮粥食用。


艾叶茶


做法:艾叶5克,红糖15克,鲜姜25克,加水适量,烧开煎煮5分钟后饮用。



敲黑板记笔记


1、艾叶有小毒,内服不可过量

2、有人对艾叶过敏,有过敏体质的人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