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之——特效穴位
小儿推拿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不同穴位推拿;是一种良性的、有序的和具有双向调节性的物理刺激,易被小儿内脏或形体感知,从而产生功效;不但可以治病,还具有保健作用,尤其对小儿亚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明显。
1、天河水
位置: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呈一直线。
作用:泻心火,安神,除烦,利尿,化热痰,退心火引起的发热等。此穴性凉,虚寒证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10分钟。
2、总筋穴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处。
作用:清心火,除心烦,消口疮,降血压,镇静安眠。此穴性凉,虚寒忌用。
手法:顺时针揉或左右揉3~5分钟。
3、小天心穴
位置: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
作用:通全身经络,清心火,发汗祛邪,安神,止惊,促进睡眠等。
手法:顺时针揉3~10分钟。
4、阴阳穴
位置:手掌根部,从小天心穴开始向两侧分推,为阴阳穴。只推向靠拇指大鱼际侧的为阳穴,只推向靠小指小鱼际侧的为阴穴。
作用:平衡阴阳,消积食,化痰,帮助消化等。分推阳穴适用于体内“寒大”者;分推阴穴适用于体内“火大”者。
手法:分推阴阳,用双手拇指指腹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操作2~5分钟。①分推阳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大鱼际分推2~5分钟。②分推阴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小鱼际分推2~5分钟。
5、新板门穴
位置:在大鱼际手掌与手背交界的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脾胃热,调理气滞,化积食,止胃热引起的吐泻和发热等。
手法:来回推(清法)5~10分钟,用于有些胃火,但胃火不是很大者;离心推(泻法)5~15分钟,用于胃热或胃气上逆者。
6、脾土穴
位置: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
作用:增脾阳,化脾湿,散脾寒,增进食欲,化寒痰,退寒邪引起的发热,止寒咳、寒喘。脾土是个热性的穴位,体内有热者忌用。
手法:拇指弯曲,向心推,由拇指尖推向拇指根,为补法。脾阳虚时,用补法3~10分钟。
7、内八卦穴
位置:在手掌面,以手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八卦即在此圆圈上,分别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区。
作用:逆运左手内八卦可降气,消导,化痰,止咳,平喘;顺运左手内八卦可提气,用于阳气不足、食欲亢进、气陷而致脏腑下垂等。
手法:做圆形运法。①顺运左手内八卦:由乾卦起,顺时针方向连续运转,最后停止在兑卦,操作2~10分钟。②逆运左手内八卦:由兑卦起,逆时针方向连续运转,最后停止在乾卦,操作2~20分钟。
8、新四横纹穴
位置: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根部横纹处。
作用:通气,化积食,消腹胀,清脾胃之热,促进食欲等。
手法:推法。用拇指指腹上下来回推,推的顺序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9、新小横纹穴
位置:手掌面,第5掌骨和第5指骨关节间的缝隙处。
作用:通肺气,化痰,退热,消腹胀,疏肝郁等。
手法:顺时针揉或左右揉5~10分钟。
10、肾水穴
位置:整个小指掌面。
作用:补肝明目,补肾益脑,止肾虚喘。与热性穴位搭配可补肾阳,与清热穴位搭配可补肾阴。没事不要过度补肾水,否则会引起脾胃消化不良。
手法:向心推(由小指尖推到小指根)5~20分钟,肾水只能补不能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