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系列(一)艾灸错误观点:“灸后上火”,一定要引火下行吗?

文 / 古艾媛艾灸
2018-01-10 10:39

【导语】后台接触到一位灸友,刚接触艾灸,才灸了几天,就遇到了问题——上火了,微信上咨询说,我灸涌泉、足三里降火可以把。问他,为何上火就一定要灸降火穴位呢?答:我看网上都这么说。好吧,都这么说,就一定是对的吗?岂不知,“三人成虎”的典故。

“灸后上火”是很多灸友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对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引火下行”,包括很多网上,养生自媒体号大多也持这种观点。那么,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

挨下来,我们会陆续刊登艾灸常见错误系列,第一篇就先来说“灸后上火”。

纠错系列(一)艾灸错误观点:“灸后上火”,一定要引火下行吗?

一、什么是“灸后上火”?

纠错系列(一)艾灸错误观点:“灸后上火”,一定要引火下行吗?

“上火”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上火”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受自然界“火热之邪”侵袭,引发上火;二是阴阳失调,导致机体内推动生命机能的“火”失去了潜藏功能,引发上火。

现实生活中,引发“上火”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气炎热引起身体燥热、吃了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引起口舌生疮、情绪波动过大着急上火、久病之人阴虚火旺等。

“灸后上火”,就是指艾灸后,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

二、为什么会“灸后上火”?

纠错系列(一)艾灸错误观点:“灸后上火”,一定要引火下行吗?

“灸后上火”其实与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密切相关。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如果把人体看作工厂车间,内在的五脏六腑就负责不同的生产流程:胃负责接纳原材料并进行初加工、脾负责深加工及运输、肾负责污水过滤……分工明确而又紧密合作,环环相扣。人只要活着,人体这个“车间”就在不断生产,区别在于:健康的人生产效率高,亚健康的人或生病的人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假如胃出了问题,工作效率低下,通过艾灸,让它的功能得到增强,就相当于胃这个生产流程突然多了10个工人。初加工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下游的脾、肾等器官工作量随之突然增大了,一下子就难以适应。刚刚说了,人体非常聪明,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所以,这个时候,人体就会启动自我保护程序,往往就会以“上火”症状表现出来。

三、体寒,“灸后上火”的根本原因

纠错系列(一)艾灸错误观点:“灸后上火”,一定要引火下行吗?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句话指出“寒为热病之因”,体内寒邪过盛,身体就会表现出热症。也就是说,“上火”其实是体寒引起的。

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

1、体内寒邪过盛,伤脾阳,脾阳虚就会造成消化吸收功能差,时间长了就会气血不足,阴血亏虚,艾灸补阳,一旦阳气相对过剩,就会向外浮散,引起“上火”;

2、体内寒邪过盛,伤肾阳,肾属水,人体内水不足,体内脏器运动就缺少了水的滋润,就会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水生木,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

3、体内寒邪过盛,就会“寒则凝,凝则瘀,瘀则堵”,一旦经络堵塞,阳气得不到疏导和传输,就会上火。

所以说,“灸后上火”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寒。

四、3类人群最易“灸后上火”

纠错系列(一)艾灸错误观点:“灸后上火”,一定要引火下行吗?

1、上热下寒的人

“上热下寒”常见于女性,“寒”是虚寒,当下焦阳气不足,上焦的“热”在往下传输的途中就被堵了,“热”下不来,只有郁积在上焦,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虚阳上浮,表现为上焦心肺有火,头面起疙瘩、口舌生疮,咽干咽痒等;虚寒于下,表现为腰腹喜暖怕凉、痛经、血瘀、经血黑、月经不调等。

2、中气虚弱的人

在身体的圆运动中,需要火从上往下降,去温煦肾水,需要水从下往上升,去滋养心火。火的力量本来是往上升的,想让它降下来,就要给它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中气,它是气机升降的关键。中气不足,气路不通,火就降不来了,就会“上热”,同时肾水得不到火的温煦,就会“下寒”。

3、气血不足的人

气血不足一般是因为脾胃虚弱所致,消化吸收功能差的人基本都有这个毛病。气血不足,阴血就不足。艾火属于纯阳之火,灸后人体阳气得到补充,此时如果阴血不足,阳气就会相对过剩,就会向外浮散,引起上火。

五、“灸后上火”,必须引火下行吗?

纠错系列(一)艾灸错误观点:“灸后上火”,一定要引火下行吗?

针对“灸后上火”,大多数人的办法都是引火下行,主要通过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来引火,常用的有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涌泉穴。也有人用热水泡脚的方式引火,腿部暖了,经络通了,上焦的火就下来了。

但是,国医大师王正龙认为:“灸后上火”是艾灸后阴邪即将散尽的表现,不必急于引火下行,应该一鼓作气,重灸关元穴(建议同时艾灸中脘穴,加快驱除阴邪的速度)。为什么呢?这就回到上文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了。

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是统摄元气之所。艾灸关元穴能使命门真火充盛,真元得以激发,寒邪得以祛除。人体非常聪明,体内阴阳的升降有其固定规律,元气充足了,阴阳就会规律运行,该升则升,该降则降,根本就不必人为调动。就是说,等寒邪祛除、元气得到补充,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的症状就会自行消失,根本用不着引火下行。

综上所述:针对“灸后上火”,如果难以忍受,可以暂停几天或减少灸量待整个身体逐渐适应接受艾火灸疗的过程,可以有效缓解上火症状。单纯的灸降火穴位,虽能缓解一时内火但更会影响之前的艾灸效果,甚至有可能相当于做了“无用功”;如果可以忍受,建议快马加鞭,重灸关元穴(建议同时艾灸中脘穴),虽然短期内上火症状仍然存在,但它是从根本上解决上火问题,坚持即可。

注:重灸关元穴也应注意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不宜过长。

六、例外情况:阴虚之人,需要降火

刚刚说了,“灸后上火”并不意味着必须引火下行,但有一种人例外——阴虚之人。阴虚之人的典型症状就是阴虚火旺、上热下寒,这是上下气路不通所致。上下气路为什么不通呢?因为中气不足!因此,阴虚之人必须补足中气,引火下行——将上焦的“热”引到下焦来。

阴虚之人的艾灸步骤有讲究,必须先艾灸中下焦,然后艾灸上焦。因为只有先灸通中下焦,补足中气,气路才能畅通,火才能下行,否则,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注:阴虚之人,最初艾灸灸量宜少,此后逐渐加量,才能达到引火归元、潜阳益阴的作用。若第一次艾灸灸量过大,有可能耗伤阴津,导致虚火上炎,让上火症状加重。

原创声明:本文为“艾灸匠心居”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如侵权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