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艾灸的制作

文 / 健康哥吴少峰
2017-12-05 18:16

本文字数:1827

阅读时间:3.2分钟

做灸疗要先学会选择优质艾绒或艾条,艾疗的材料以艾草为主,下面来介绍一下艾草。

艾草,有"药草中的钻石"之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使用。因为中医学多用艾灸来治病,所以又有"医草"之称。相传艾草可趋吉避邪(旧俗在端午节用艾草结成草人,将这些"艾人"悬挂于门上以避邪除毒)。艾草叶子背面有白色的绒毛,为艾灸的材料。艾草在生活中有食用、饮用、浸泡、清洁等广泛用途,因此还有"神仙草"的美誉。

第五篇艾灸的制作

中医学认为,艾草苦燥辛散、气味芳香,能理气血、逐寒湿、温经脉、止冷痛,为妇科要药。还可用于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症,如艾附暖宫丸、胶艾汤,可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等。艾草煎汤可外洗治疗湿疮疥癣,祛湿止痒,炒炭还可止血。另外,将艾草制成艾条、艾炷,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续)气血。 艾草的功效如此之多,如何才能选择最适于制成艾灸用的艾草呢?

好的艾草还要从它的原料艾绒和艾条选起。

(1)选择艾绒的要点:

绒 选择绒体以柔软细腻为好,如果里面有较多枝梗或其他杂质就不好了。另外,可以从艾绒中取出一小撮,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一捏,能成形为好。

色 最好选择土黄色或金黄色艾绒。

味 好的艾绒气味芳香,不刺鼻,如果闻起来有青草味就是当年艾,当年艾效力没有陈艾好,自古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

烟 好的艾烟淡白、不浓烈。如果将点燃的一头朝下,烟雾往上有缭绕的样子。

第五篇艾灸的制作

(2)选择艾条的要点:

形 艾条整体比较结实为好。如果艾条松软,可能是工艺不过关、艾叶质量不好。

火 艾条火力柔和不刚烈,弹掉艾灰,看上去是红透的样子。用手掌离2厘米左右试火力,应该感受到热气熏烤,而不是火苗烧灼的感觉。这样的艾条渗透力大、灸感强、疗效好。

第五篇艾灸的制作

艾炷制作:

一般艾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如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常用者为中号艾炷,亦称标准艾炷。现代中医学为了便于科研和临床能准确掌握艾炷剂量的大小,规定了标准艾炷。标准艾炷直径为0.8厘米,高为1.0厘米,重量约为0.1克,可燃烧3~5分钟。大小艾炷的应用可因施灸对象和施灸部位而异,对年老体弱者及小孩施灸可用麦粒大的小艾炷,外科施灸可用大艾炷。

艾炷的制作方法如下:

方法一用纯净的艾绒取出适量放在平板上,用拇指、食指、中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捏得越紧越好。

第五篇艾灸的制作

方法二将一小撮艾绒放在左手掌内,右手拇指在左手掌内反复搓捻几次,最后拇指向前搓捻使艾绒成椭圆形小体,左手托起,右手将其顶端捏尖,底部按平,使之成为圆锥状艾炷。

方法三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具体方法,将艾炷器中铸成锥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将艾绒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中,另用金属制成下端适于压入洞孔的圆棒,直插孔内紧压,即成圆锥形小体,倒出即成艾炷。用艾炷器制作的艾炷,艾绒紧密,大小一致,更便于应用。

第五篇艾灸的制作

艾条又分为纯艾和药艾

纯艾条:

取制好的陈久艾绒24克,平铺在8寸(26厘米)长、8寸(26厘米)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0.35寸(1.5厘米),长20厘米的圆柱形,越紧越好,用胶水或糨糊封口而成

药艾条:

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三种。

普通药艾条:取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份,研成细末。将药末混入艾绒中,每支艾条加药末6克。制法同纯艾条。

第五篇艾灸的制作

中华帝裔灸艾条:

处方为:人参250克,三七250克,千年健500克,钻地风500克,肉桂500克,川椒500克,乳香500克,没药500克,穿山甲(土炮)250克,小茴香500克,蕲艾2000克,甘草1000克,防风2000克,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取纸(纸宽41厘米,长40厘米),内置药末约25克左右,卷紧成爆竹状,越紧越好,外用桑皮纸厚糊紧,阴干分切成小艾粒待用。

第五篇艾灸的制作

中华雷火灸艾条:

用艾绒94克,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克,研为细末,过筛后,加入麝香少许。取棉皮纸二方,一方平置桌上,一方双折重复于上。铺洁净艾绒于其上,拿木尺等轻轻叩打使均匀成一平方形,然后将药料匀辅于艾绒上,卷成爆竹状,外涂鸡蛋清,以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勿令泄气待用。(注:比艾条要粗大得多)

第五篇艾灸的制作

你有什么疑问,在评论区可以提出来交流哦!

注:

我是健康哥吴少峰,我希望能把真正有用的东西分享给你。

以便于你面对这疾病时,能有所了解,不至于手忙脚乱,甚至能自我调理。

源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如使用请咨询相关熟悉的执业医生以确保安全性。(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