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文 / 雷井
2017-09-15 16:19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一、手太阴肺经

【原文】出自《针灸大成》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 行少阴(臑: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

【歌诀】公众号【中推医学文化研究院】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á)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穴)

【临床应用】

①中府云门(止咳喘特效穴)②侠白(灸法治疗白癜风)③少商配商阳放血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等症。

【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小便数而少,手足心热和肺脏有关的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

多气少血寅时注此。晨3—5点开穴,此时肺经最旺,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穴位】经渠、太渊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原文】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jiā)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二、手阳明大肠经

【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

【临床应用】

①巨骨(刺络拔罐治牙疼)

②二间(三叉神经止痛要穴)

③下廉(治疗脱发)。

④臂臑(治疗眼疾,针刺或拔罐放血)

⑤迎香(改善面部气色、鼻炎:鼻翼两侧小火针刺入)。

【主要病候】

腹痛、肠鸣、气泄、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主治头面五官疾病、皮肤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

本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晨5—7点开穴,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此时大肠处于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最好能排便。

【穴位】商阳、合谷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原文】脉起于鼻交頞(è)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yí)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bì)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胻(héng)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三、足阳明胃经

【歌诀】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左右九十穴)。

【临床应用】

①伏兔(体位扎法治疗腰膝病)。

②乳痈着重调脾胃(根据经络循行及病因痰核凝滞)。

【主要病候】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胸及膝髌本经循行疼痛,热病,发狂等症。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

多血多气,辰时气血注此。7—9点开穴,此时胃经最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胃痛、胃酸的人建议此时养胃。

【穴位】足三里、冲阳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四、足太阴脾经

【原文】

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hé)骨后,上内踝前廉,上揣(chuāi)内,循胻(héng)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jiā)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歌诀】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左右四十二穴)。

【临床应用】

①脾虚重在调气(据经络气血多少为基础,胃俞,胆俞,大肠俞以刺络为主,肺俞、肝俞、脾俞挑刺1~2针以调气为主。)②颈肩部问题可着重调脾胃,因脾气以灌四旁。③视神经萎缩;配臂臑、光明、睛明等穴,重在调脾胃,因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滋养头目官窍。

【主要病候】

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胀痛,下肢内侧胀,厥冷等症。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开穴时间】

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9—11点开穴,此时脾经最旺。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

【穴位】太白、三阴交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五、手少阴心经【原文】

脉起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jiá)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歌诀】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遂,神门少府少冲寻。

(左右一十八穴)

【临床应用】

①灵道透神门(失眠、郁症)

②少海(体位扎法;臂麻手颤,痉症,肘臂挛痛)

③肩髃透极泉(体位扎法,肩周炎,半身不遂,上肢不举)

【主要病候】

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症。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开穴时间】

多气少血,午时气血注此。11—13点开穴,午时一小息,安神养经气。午饭之前小睡一会儿,即使是平躺闭目养神,也可以达到养心安神的功效。

【穴位】少府、神门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原文】脉起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nào)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眦(zì),却入耳中;其支别者,别循颊上拙(zhuō)抵鼻,至目内眦(zì)也。六.手太阳小肠经

【歌诀】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sǒu)。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左右三十八穴)

【临床应用】①腕骨(带针活动,治疗网球肘)②养老(体位扎法小指指向鼻其穴即开,治疗腰痛)③臑俞(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半身不遂)④治疗感冒主选肺俞(因曲垣、秉风、等穴位在肩背部较接近,所以可配用)。⑤听宫治疗颈肩偏头痛。

【主要病候】

少腹痛,腰脊痛于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开穴时间】

多血少气,未时气血注此。13—15点开穴。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此时多喝水,多喝茶有利小肠排毒降火

【穴位】阳谷、腕骨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七、足太阳膀胱经

【原文】脉起目内眦(zì),上额交巅(diān)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jia脊抵腰中,入循膂(Iǚ),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tún),入腘(guó)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bì)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chuàn)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

【歌诀】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

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至白环。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

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挟脊第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

譩譆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续,二十椎下秩边场。

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

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阴小指旁,(左右一百三十四穴)。

【临床应用】

①体位式拔罐放血:坐卧位双手抱膝,寻内外膀胱经及肩背部筋结压痛点。②膀胱经属多血少气,可补泻兼施。③通天治疗不闻香臭。

④下肢膀胱经寻经结点挑刺放血,治疗浮肿,麻木。⑤承山治疗转筋(根据经络循行经过揣部)。

【主要病候】

小便不通,遗尿,癫狂,便急,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头痛以及项、背、股臀部和下肢后肢本经循行部位疼痛。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本经开穴时间】

多血少气,申时气血注此。15—17点开穴。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申时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穴位】足通谷、京骨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原文】脉起小指之下,斜趋(qū)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踹(shuàn)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jiá)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八、足少阴肾经

【歌诀】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实,

阴谷膝内附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

横骨大赫联气穴,四满中注肓(huāng)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鹰灵墟,

神藏彧(yù)中俞府毕.(左右五十四穴)。

【临床应用】

①治疗咽喉病(根据经络循行路线喉咙夹舌本)②太溪针法的临床理论依据:⑴经络循行路线⑵经络连接的脏腑功能⑶五脏的五行生克关系(平衡阴阳)⑷运用穴位重在原穴(作用)⑸诊原法⑹三因制宜,因时,开经时间。③阴谷补肾。④太溪治疗肾衰、耳聋、强补肾气。

【主要病候】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下肢内后侧痛,萎弱无力,主心热等症。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咽喉、舌和免疫系统疾病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开穴时间】

多气少血,酉时气血注此。17—19点开穴。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或喝20毫升淡盐水。

【穴位】阴谷、太溪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九、手厥阴心包经

【原文】

脉起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别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歌诀】九穴心包手厥阴,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xì)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左右一十八穴)

【临床应用】

①内关透间使郄门穴。(一针透三穴)

②大陵透劳宫(咳喘)。

③中冲放血急救要穴。

【主要病候】

心痛,胸闷,心悸,癫狂,翳肿,手臂难曲,掌心发热等症。本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开穴时间】

多血少气戌xu时注此。19—21点开穴,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此时心包经最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

【穴位】劳宫、大陵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手少阳三焦经

【原文】脉起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颧骨之意)拙(zhuō);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下关穴)前,交颊(jiá) ,至目锐眦。

【歌诀】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

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泺(luò),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yǒu)翳风瘈(chì)脉青,颅(lú)息角孙丝竹张,

和髎耳门听有常。(左右四十六穴)。

【临床应用】

①天牖(拔罐放血治疗颈椎病)②天髎(拔罐放血治疗肩周病)③翳肿(天容穴可拔罐放血)④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眦肿痛,颊肿和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症(要考虑颈肩疾病,可查筋结点)可以调气来疏通。⑤液门治疗咽干、咽痛。⑥支沟治疗耳聋。

【主要病候】

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眦(zì)肿痛,,颊肿和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症。本经腧穴主治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开穴时间】

多气少血,亥时注此。21—23点开穴。亥时百脉通,养生养娇容。三焦主持诸气,疏通水道。在亥时睡觉百脉能得到最好的修养,对身体以及养颜十分有益。

【穴位】支沟、阳池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原文】脉起目外眦(zì),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zì)后;其支者,别目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于(颧骨之意)拙(zhuō)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bì)厌;其支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bì)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循岐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zháo)甲,出三毛。

十一、足少阳胆经

【歌诀】少阳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hán)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邀,

阳白临泣目窗辟,正营承灵脑空摇,

风池肩井渊液部,辄(zhē)筋日月京门标,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风市招,

中渎(dú)阳关阳陵穴,阳交外丘光明宵,

阳辅悬钟丘墟外,足临泣地五侠溪,

第四指端窍阴毕。(左右八十八穴)。

【临床应用】①环跳(股骨头病、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在股臀部火针加艾柱)②足临泣加强治疗耳聋耳鸣、眼疾、精神系统疾病,具有调节气机作用。③悬钟配听宫治疗落枕、颈椎病。

【主要病候】

口苦,目疾,面疾,头痛,颔han痛,目外眦痛,缺盆部痛,翳下肿,胸胁段及下肢外侧痛,肘外侧发热等症。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耳、咽喉、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开穴时间】

多血少气,子时气血注此。23—1点开穴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子时前入眠,胆经能完成代谢,醒来头脑清醒、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

【穴位】丘墟、足临泣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二、足厥阴肝经

【原文】脉起大指聚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入阴中,环阴器,抵小腹,侠(jiā)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háng)颡(sǎng),[鼻咽部,咽的上部与鼻腔相通的部分,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diān);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还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歌诀】

一十三穴足厥阴,大敦行间太冲侵,

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羊矢下,章门常对期门深。

(左右二十六穴)。

【临床应用】

①曲泉(治疗膝关节病针刺或拔罐放血)

②行间(治疗结膜炎)

③蠡沟透中都(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病、心率过速等症)。

④灸阴廉治疗女子不孕,月经量少。

【主要病候】

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小腹肿痛等症。本经腧穴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开穴时间】

多血少气,丑时气血注此。晨1—3开穴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丑时还未入睡的人,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燥,易生肝病,脸色灰暗长斑。

【穴位】大敦、太冲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三、任脉

【原文】

脉起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阴之分,譬犹水也,而任脉则为之总会,故名曰阴脉之海焉。

【歌诀】任脉三八起阴会,曲骨中极关元锐。

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

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

中庭膻中募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

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

(二十四穴)

【临床应用】

①中脘、关元火针加艾柱(振奋脾阳、固本)。

②廉泉(廉:收廉之意,口涎过多)。

③灸会阴女子不孕。

【主要病候】

胸、腹、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症,部分腧穴有保健作用,少数腧穴可以治疗神智病治疗妇科,男科病症。本经腧穴主胃脘、咽喉病症等,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督脉

【原文】

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diān),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歌诀】

督脉中行二十七,长强腰俞阳关密。

命门悬枢接脊中,筋缩至阳灵台逸。

神道身柱陶道长,大椎平肩二十一。

哑门风府脑户深,强间后顶百会率。

前顶囟会上星园,神庭素髎水沟窟。

兑端开口唇中央,龈交唇内任督毕。

(二十七穴)

【临床应用】

①大椎、至阳、命门火针加艾柱(1-3壮)回阳。

②百会放血治疗高血压、脑部、神志病。

③长强穴治疗摇头风,治疗一切脑病。

【主要病候】

腰脊强痛,头痛头重和神智病。髓海不足的症候,如耳鸣,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嗜睡等症。本经腧穴主治热病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症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