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艾灸这几个穴位,防治腹泻,滋阴藏阳!
立秋刚过,又是处暑,中午依旧炎热,但晚上温度明显降下来了。
此时阴气开始旺盛,将要获得主导权。
阳气沉伏,人体就像冬季一样,逐渐进入了封藏的时候。
阳气要深藏起来,要凝聚起来,不要被外界的寒冷所损伤耗散。
所以,正是收敛阳气、培补元气的最佳时节。
一、立秋艾灸
许多人之所以认为夏季做艾灸最好,首先是因为夏天阳气旺盛,做艾灸更利于祛除身体里的寒气。
三伏天做三伏灸,在于"冬病夏治",
其次,夏天做艾灸,夏季艾灸皮肤毛孔是开合的。
艾灸会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因而通过艾灸治疗,可使一些过敏疾病、慢性疾病、风湿病等进行有效治疗。
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内的阳气也处在高水平,做艾灸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而若说夏季艾灸是“锦上添花”,那么秋冬季节做艾灸,从出发点而言,则可说成是“雪中送炭”。
秋季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及下降的趋势。
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二、立秋艾灸治腹泻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悬殊,当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就会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简单点说就是会导致胃肠道免疫力下降,诱发腹泻等胃肠疾病。专家认为防治腹泻病,不妨试试艾灸绿色疗法。
腹泻艾灸穴位: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艾灸讲解: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湿热腹泻(里急后重)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分钟。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
三、秋灸关元春灸气海
关于艾灸,我国古人有“秋灸关元春灸气海”的说法,意思是在每年的立春时灸气海穴,立秋时灸关元穴。
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时,热去凉来,天地之气清肃,万物色凋,万粒将以归仓之时。
秋属肺,应以滋阴为主,所以此时的阳气正在不断减少。
关元穴主关闭藏精,灸关元有引火归元之效,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潜藏。
可选用隔姜灸或直接用温和灸,隔日灸1次,连续灸10次。一般灸关元的最佳时机从立秋开始,每天上午灸一壮(半根),下午灸一壮(半根),一天就是一根。
四、立秋艾灸小知识
1、室内温度要适中,以防感冒。
2、按体质强弱,预制艾炷之大小,勿使太过或不及。
3、刚灸时,艾炷燃烧不可以离皮肤太近,被灸者以热为度,即可去掉,慢慢增加艾炷燃烧之程度,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好。
4、灸后,观察皮肤是否起泡,起泡了可以用艾灰敷着,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以防感染。
5、立秋滋阴润肺食物:梨子、百合、白萝卜、柿子、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