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岳霖:推陈出新 以“艾”传爱 打造“灸”文化新纪元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从7个方面、28条政策措施入手,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传统中医药学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艾灸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在数千年的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诊疗体系,在人们防病、治病、保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是指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通过艾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身体的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目的。
随着大家对中医关注度的上升,社会上关于艾灸的讨论也越来越热切。艾灸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吗?针对大家对艾灸存在的诸多疑惑,今天我们邀请北京国鹤堂中医科学院终身特聘教授周岳霖,与大家共同走近中医艾灸。
记者:作为中医的一项古老技艺,艾灸在古代及近代已经造福人类,然而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相比过去艾灸似乎没落了许多,以至于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功效和益处,您可以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吗?
周岳霖:古语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作为中医传统技艺,艾灸可以疏通经络、温阳补气,在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方面有显著的疗效。艾灸在以前可以是说是普通家庭最常见的保健良方,因此它的医治范围非常广。像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以及寒湿之邪引起的胃痛、腹泻、痢疾等等,还有一些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通过艾灸都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记者:由于缺少了解,有些人会认为艾灸、针灸这类的中医技法属于迷信,纯粹是心理疗效,对此您怎么看呢?
周岳霖:中医主张通过调理提升身体功能治疗疾病,所以从时间上看,中医的医治时间更长,短期效果并不如西医明显,这种特点可能导致了大家对于中医的偏见。另外业内艾灸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不少医师三五天培训上岗,技艺不达标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也误导了大众对于艾灸技艺的判断。
艾灸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和地位,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古代医著作中都能找到关于艾灸的论述。艾灸在宫廷以及民间的治疗效果和普及程度都是有史料可考的,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患者也都对中医和艾灸非常认可。社会上这些对于艾灸的偏见,正说明我们中医人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记者:有人说中医艾灸正在走向没落,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呢?
周岳霖:从近几年艾灸发展的形势来看,艾灸疗法的普及和推广程度更加向好发展,很多社区里设立越来越多的艾灸馆,更多的人接触艾灸、认可艾灸,所以并不能说中医的艾灸正在走向没落。尤其是国家正在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未来艾灸的发展空间还会更大。
但是目前我们的中医教育确实存在中医思维薄弱、技能缺失、教学方法西化等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医的传承发展困境。因此在普及中医教育,让更多人受益于艾灸疗法的道路上,我们这些中医工作者责任依旧很重。
记者:您认为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普及艾灸,提高大家对于艾灸的接受度呢?
周岳霖:要提高艾灸在人群中的普及力度,首先要增强大家对于中医艾灸的信心。显著的疗效是古老的中医技法流传下去的根本。从这个角度来说,抓好中医艾灸人才的培养,加强艾灸专业技艺教学非常关键;另一方面也应加强艾灸疗法的宣传普及,让人们了解艾灸的利好,认可艾灸。这需要广大中医工作者共同下功夫。
记者:您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艾灸医师,有没有什么利用艾草的养生小妙招可以分享给大家呢?
周岳霖:艾草是中医里比较常见的一味药材,可戴可食亦可药。由艾叶制成的香囊可以提神醒脑;用艾叶煮鸡蛋可以温经止血;大家平时也可以拿艾叶泡脚,滋阴补肾,改善手脚冰凉,有驱寒助眠的功效。
(编辑:张玉莹 审核:陈坤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