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之皮肤调养(四)——痤疮、疙瘩

文 / 九头仙艾
2021-05-09 18:13

青春期常见皮肤病青春痘、粉刺,现代医学称为痤疮,多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患者面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初起为针尖或小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以后可形成白头和黑头粉刺。

有些男生女生,虽然早过了长青春痘的年纪,但痘痘还是此起彼伏,不停地往外冒,不仅影响外观,触摸的时候还十分疼痛,连脸上毛孔也变得粗大,留下了十分吓人的痘痕,面部出油现象也十分厉害。

成人痤疮的症因多为压力过大,精神上的焦虑,又以高热量食物为主。时间长了,湿热内蕴,淤血阻滞,演变成内脏疾病。外显于皮肤,上升头部,难免就会痘痘丛生。满脸痘痘,都不好意思粉李现了,今天分享艾灸疗法,可以让你面若桃花!

艾灸疗法既可舒缓紧张,也能提高内脏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面部的器官和部位与各脏腑器官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是整个人体的缩影,像脸颊两侧与肝胆、额头与心、唇上鼻周与脾胃一一对应。如果脏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必然会影响面部皮肤的气血循行和肌肤的滋养,于是青春痘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脸上。每次取3~4穴施灸,治疗效果明显

大椎穴

先从此穴开始以此基准找穴。取穴时正低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功效:疏风清热,消炎解毒。

【艾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1~2次,每次灸30分钟左右

肾俞穴

身体直立,肘部与腹部等高处脊骨的左右两侧2指宽位置。此穴位可补充肾气。

【艾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合谷穴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在第二掌骨中点的边缘。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此穴功效镇静安神,调气镇痛,通血活络,对症脸上的痤疮、疙瘩。

【艾灸方法】:采用温和灸,手执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艾灸中脘穴提高脾胃功能,在中医古籍《甲乙经》中,就曾记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之语。体内毒素排清了,自然皮肤水灵灵。其次,艾灸足三里也是艾灸中的传统疗法,可以补益气血,扶正培元,凡胃肠道疾病,不论虚实寒热之证,都可针灸足三里调治。

肩髃穴

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此穴。艾灸此穴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此穴对症所有皮肤疾病。

【艾灸方法】:艾条灸5-20分钟,肩髃穴艾炷灸3-5壮

中脘穴

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取穴时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艾灸方法】:一次治疗十五分钟左右,感觉胃里面温暖就差不多了,隔日一次效果最佳

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时,将手掌朝向胸口向上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尽头外侧的凹陷处就是曲池穴。完全屈肘时,则在肘横纹外侧的尽头处。此穴对应脸部产生的痤疮、疙瘩。

【艾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宜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处感到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1次,每次灸30分钟

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取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此穴能镇定身体余热、促进正常新陈代谢。

【艾灸方法】:每天一次就好,每次灸1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不要烫伤皮肤为好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艾灸不可取代就医、身体不适请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