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业三年不会看病到拥有两家中医馆,一名基层青年中医的创业路

文 / 医护站
2021-04-19 09:11


01

步入中医之门

毕业之初,自信满满的为父亲开了两张无效处方后,才知道在临床上机械地按教科书上来治病是行不通的。想到自己虽然有一定的学习成绩但却毫无临床经验,真正临床时并不能很好地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于是,我便下决心要跟上几位好老师学习真正的本事。机缘之下,我遇见了恩师张凡鲜教授,从此才算真正踏入了中医之门。

恩师为郴州市中医院退休的主任中医师,省高级职称评委,可谓是技术精湛,德高望重。恩师退休后自己开了家诊所,我就在他的诊所边工作边学习。

恩师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及颈肩腰腿疼痛、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用药刚猛,经常针(针灸)药结合,很多久治不愈的疾病往往在这里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我也在此大涨了见识并打下了较为扎实的针灸基础。

02

行医之初

跟师的第三年,怀着急于出去小试身手的心态告别了恩师,来到了衡阳县的一个乡村与同学一中一西联合行医。同学年长我几岁,在当地已行医2年多,因为医术较好,每天前来找他看病的病人都很多,这让我非常羡慕。

而对比之下,我虽然毕业已近3年,却还没真正单独看过几个病人,加上又年轻,刚开始在这里几乎没有人相信我能看中医。

但是,毕竟乡村是缺医少药的,又有我同学的反复推荐,终于“抓住了”几个愿意在我手上看病的病人。也正是治愈了这几个“特殊”的病人,让我在这里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打破了僵局。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位腰痛的老师来求诊,当时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未做辅助检查确诊。

但通过一次针灸推拿之后患者腰痛已明显缓解,遂又开了中药综合治疗了一个星期,最终达到了临床治愈。老师在农村毕竟是有着特殊的影响力,经过他一宣传信赖我的人很快就多了起来。

不久后又遇到一位患急性脑梗塞的老太太。

像这样的急症,一般都得上医院住院综合治疗,但是在这偏僻的乡下经济条件实在有限,很多中风瘫痪的病人虽然有恢复的可能但是却没有条件去治疗,最终不少都被拖至死亡。可算是深刻体会到了穷苦老百姓在面对疾病时的那种无奈!

不过幸运的是这个老太太在我和我同学的中西医(输液、中药、针灸)综合治疗下,平稳地度过了危险期,进入康复期,一个多月下来,从不省人事的瘫痪状态已经恢复到可以拄拐行走、生活自理!

这种疗效自然而然受到了朴素的老百姓的赞扬与感激,我们这两位20几岁的年轻医生心里也是乐开了花!

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病例,至今仍印象深刻。一个17岁的中学生,因为反复遗精2年而辍学。

遗精本是小事情,却辗转多处治疗无效,而且越来越严重,几乎每天或者隔天就有,有时一天还2-3次。记得同学当时跟我说:这个病人你不要抱太大希望,他在市里、省里几个大医院都看过了,中药西药都吃了不少,都没用。

但是我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心里觉得有病就有药,怎么会治不好呢?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好后便开了一个星期中药回去吃。

一周过后来复诊了,告知吃这个药有效果,虽然遗精还没改善,但是出汗、小便频等症状已经明显好转。

于是稍作调整再开了一周的药,一周后患者又来了,告知其他症状已经好了,就是遗精还是一样。于是,安慰患者,毕竟病了这么久,要坚持治疗才可能完全治愈,于是又调整了处方,再服一周。

未曾想到服药3周后,虽然其他的症状都消除了,但遗精仍每天像个闹钟一样,定时就来。到此时我才意识到这病是真不容易治。于是,我只得反复回看病历,反复琢磨,最终再拟一方,同时再给予心理疏导。

终于,1周过后取得了突破,患者来告知这一个星期没有遗精现象了!于是嘱其再服2周巩固疗效,最终困扰了2年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这个病例又为我又添上了胜利的一笔!慢慢的我这个小中医也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前来求诊的病人自然也越来越多。

03

不断精进

基层的行医路程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在医院看不到的疾病和事情,让我得到了磨炼和成长。但是,随着诊治的病人越来越多,越发觉得自己所学所会的知识太有限

于是,一年后,我又告别了同学,踏上了进修学习的路程。此后又辗转在诊所、医院工作和进修,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使治病的有效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真正让我成为铁杆中医的还得从我救治那一例肺心病心衰的垂危病人说起。记得是2011年,病人还是我一个亲戚的父亲,58岁,患肺心病已经5年左右,一年比一年严重。

农村的老一辈人生病都习惯了拖,这次咳嗽在上医院看病之前已经拖了3个月了,最后是实在拖不住了才去了当地卫生院住院了20来天,但是病情不但没得到控制住反而加重,转到市医院时已经是病重了。

当时患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衰、呼衰了,胸腔腹腔都有积液,双下肢重度水肿,肝肾功能也出现了显著的异常。在市医院经输氧、强心、利尿、抽胸水等治疗了12天后状态仍越来越差,最后生命垂危被告知需转ICU上呼吸机维持。

患者及家属均感救治无望而准备出院办理后事。出院前我去看望了老人家,亲戚提出让我开两副中药给他父亲吃以尽人事。

我仔细看了后认为尚可一试(因为我曾经读过近代名医赵锡武先生用中医药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一些成功案例),遂至书店又翻阅了大量资料,从中医、西医不同的角度琢磨了这个病的病机病理、治疗方法和起效原理等,最终拟定了一张处方,让亲戚抓了3剂药熬给他父亲吃,一点一点频频喂。

还特别嘱咐出院后要买个氧气枕吸氧,但未能照办。我得知后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当晚一晚都没睡好,做的梦全是病人吃了药后的各种情况。

终于,在第二天早上接到了亲戚的电话,告知今天早上状态好了很多,腿上的水肿也消了一大半!当时我兴奋得就好像中了彩票一样!3剂药吃完,患者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生命体征平稳了,心衰引起的双下肢水肿也基本消退了。

没想到几剂简单的中药还真的就救治了“高大上”的医院都救不了的病人,这样的疗效比之西医的那些强心、利尿、吸氧、消炎、抽胸水的方法综合起来还神奇!不得不感叹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

从此以后,我对中医的信心也越来越足,随着不断的学习和进步,知识和技术也日益增进!

04

创办医馆

时光飞逝,2015年的春天,在恩师的推荐和帮助下,我与两位中医爱好者相识,几人志同道合,当即决定合办一家中医馆为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筹划了近一年,终于在2016年初正式营业。

医馆取名正心,寓“正以修身,妙手仁心”之意 ,旨在要求每一位医生都要以仁心仁术来为百姓健康服务!

但是,开医馆和开个小诊所自个行医是完全不同的,做了之后才真正体会到要经营好一家医馆是多么的不容易。不管是技术团队的建设与管理,还是医馆的宣传与营销,亦或是顾客的回访与维护,每一件事情都是非常考验人的。

但是,有志者事竟成,只要用心,方法始终是可以找到的,问题也始终是可以解决的。

仍记得医馆开业后几个月了,儿科板块仍找不到合适的带头人,无奈之下只得自己上场,临时转型钻研儿科,并前往成都等地系统地学习小儿推拿、小儿敷贴等儿科特色治疗方法。

回来后每天自己扎根一线做临床、做培训、做义诊、做讲座……最终,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将儿科做成了医馆最得力的科室。而儿科的成功也给医馆赋予了巨大的能量,为医馆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今社会,孩子往往都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成员,服务好了孩子,就相当于取得了整个家庭的信任。家长的健康问题,自然而然很大几率上也都会选择在这里解决

所以,虽然儿科的直接效益相对较低,但是,其所带来的客流和亲和力,是其他科室无法比拟的。

历时几年,医馆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好评,求诊者也日益增多。很多经常生病、经常输液的小朋友的体质在我们这里得到了纠正。不少慢性病、疑难杂症也在我们这里得到了治愈或者控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这里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中医药在疫情的防治中大显神威,我们又趁此时机于9月份开办了第二家分店。

如今,国家对中医药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如此大力度的扶持,一是因为中医药是祖国的瑰宝,有她独特的疗效和魅力。

二也是因为以“简、易、廉、效”著称的中医药在当今过度注重“效益”的社会环境下面受到了强大的冲击,致使传承和发展迫在眉睫。

老一辈的中医多经验丰富,功底扎实,但已年迈。中年一辈是目前中医界的中流砥柱,但较之老一辈的队伍已缩小了很多。而青年一辈的中医学子已经越来越少,总体看来也还非常弱小,再加上当今社会群体对中医的认识和接受度也远不及从前了。

因此,国家近几年才出台了很多新政策来扶持中医。

但归根结底,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宣传以及中医药技术的传承发展最终还得靠我们自己,靠我们所有的中医人一起努力!而人的一生也就短短几十年,精力和时间都有限。

在技术层面上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不仅要勤奋刻苦,还要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这几点非常重要:

1、自信。学习中医首先应该对中医文化有充分的自信,中医学博大精深,中医理论是顺应宇宙、自然界、社会、人整体的变化的,贯穿着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

坚定对中医的信心是学好中医的先决条件。很多几千年前的认识,放在科技高速发达的当今,仍具有前瞻性。

2、基础。再深奥的学问,最根本的还是基础知识。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地实现进阶学习,才能在之后的应用上融会贯通。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中医同样需要夯实基础,中医基础学说、脏腑经络穴位等基本知识要熟稔于心,中医经典要滚瓜烂熟,中医思维要反复体悟。越往下学,越能感受到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学习时还要注意广博与深化并重。广博是基础,是深化的条件,只有知识广博,才能由博返约,不断深化。深化是发展,是广博的动力,只有不断深化,才可能有所突破。

3、坚持。只有持之以恒的不断地学习,经验和知识才能日积月累起来。可给自己定阶段性的任务,任务不用太重,但一定要持续有目标。

4、借力。现代科学飞速发展,西方医学借助其飞速崛起,使中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如果还是固步自封,一味守旧,不愿意接受和吸收新事物,恐怕迟早会遭到淘汰。

回望历史,我们的中医先贤们,哪一位不是在融古汇今?借助现代科学之长,补己之不足,让中医与时俱进,更趋完善,是我辈中医人的使命;虚心地学西医之长,学他人之长,才能让自己走得更快、更远!

以上纯属个人所感,分享予大家,共勉之。让我们所有的中医人一起发愤图强,坚持不懈,共同开拓出一条更宽广更辉煌的中医之路!

I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刘佐龙,版权归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