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仁心一把针——从非遗传承人到基层最美医生

文 / 凡是合双
2021-04-01 00:08

今年2月份,在泉州市公布的非遗传承人名单中,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位医学博士。昨日,记者特意前往泉州市中医院针灸二区采访康复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苏稼夫学术继承人阮传亮,倾听他的针灸传承故事。

据介绍,阮传亮传承的是一代中医名家、“澄江学派”承淡安亲传弟子留章杰一生实践、总结出的“留章杰针灸”。这些年,阮传亮治愈的患者究竟有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但荣誉证明了他的优秀:“泉州市基层最美医生”、“泉州市优秀健康卫士”、“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阮传亮

出身世家 传承神针

提插、捻转、守神,手法一气呵成……康复区内,刚坐完诊的阮传亮正在为一位颈椎病人做针灸的补泻手法。下针前,阮传亮不断与患者沟通,眼睛时刻观察着患者的表情。一番安慰后,觉得时机恰好,阮传亮开始用针。集中意念,心里默念着什么,眼神依然与患者温情对视,凭着手感,手上的针定位般精准地插入每一个穴位。忽然,他向记者轻轻挥了下手,示意我们暂停拍照。走回诊室,他才悄悄解释:“那位病人有点紧张,我担心拍照增加他的心理负担。”

阮传亮正在为患者用针

1997年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的阮传亮,已经在康复临床一线“把脉、下针”25年。阮传亮虽出生于普通家庭,但外公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军医,大舅是西安早年的肝胆“一把刀”,二舅在鲤城区花巷许厝呈开设的儿科诊室门庭若市。今年已80岁高龄仍在中医院坚持坐诊的表舅张永树,是留章杰亲传弟子。正是表舅张永树的建议,母亲亲手“把关”了他的高考志愿,从此踏入医门。

泉州中医针灸一代宗师留章杰的照片,一直挂在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

毕业不久,秉着“凡事都要做到自己满意”的原则,阮传亮成了科里的骨干,并于2002年脱产攻读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成了科里的第一个研究生,2009年又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职博士。此时正逢国家大力弘扬中医,中医药管理局确认苏稼夫为第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阮传亮为其学术继承人。张永树和苏稼夫决定将留氏针灸的精华传承给这位年轻优秀的骨干医生。临床跟班、理论请教、实例辩证、课题研究,每一个环节,阮传亮认真得像一位实习生。

苏稼夫(右一)与阮传亮

老师张永树、苏稼夫口中常说的师公留章杰,曾留下一句教诲:“针灸是手技,诚如书法,学会笔划、章法不难,难的是练好,练出自己的风格,除了勤练苦练,别无出路。”这句话,指引着他无数遍的实践,观察,体悟,记录,总结。很快就将澄江针灸精华和苏稼夫的“大剂量放血针灸疗法”高标准掌握,并加以革新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苏稼夫与阮传亮交流针灸医术

术高人好 温情耐心

“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看着患者抬着担架或坐着轮椅入院,经过针灸康复治疗,行走自如,恢复健康。”阮传亮为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2012年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慕名来到泉州,在中医院接受颈腰椎针灸治疗,作为专家组成员的他为院士们精心准备了从针灸到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治疗后,专家的腰椎病痛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一位院士感慨:“人家治病都是跑北京上海,我们是从北京南下,就为了泉州留氏针灸。”

作为一名针灸医生,手法练到什么程度才算精到?“心神,心手合一,手如握虎,势若擒龙”,阮传亮回答得干脆自信。他说,除了练好本领,还要细心。据说,曾经有一位患者得了个怪病,吃饭时右侧肩部就会酸痛,但肩部又检查不出问题。留院观察吃午饭时,精通人体解剖学的他从患者咽饭时一个小细节发现,病因其实在于右侧肩胛舌骨肌肉损伤,一下子解除了患者多年的困扰。

在医院,除了技术好,对待患者,阮传亮也是出了名的耐心、温情。他总是尽量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通过沟通、观察、把脉、检查,来细心地做出诊断。每次坐诊到下班时点,看到还有远路而来的患者在等,他会不忍心地继续留下,为他们续诊。

亦医亦师 低调风趣

2016年开始,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他,已经带了13名研究生。一如他对医术、对患者的严谨、关爱,阮传亮要求每一届学生必须安排固定时间跟随几位师公坐诊、临床。课余,他常会和学生一起吃饭、畅谈。在诊室,学生潘顺丹告诉我们,导师严谨到日常每一个小数据都要再三核对。对他们就像自己孩子,就连院里其他交流跟岗的学生,阮传亮也是有问必答。能有“老阮”来当自己的导师,是不少学生羡慕不已的事。

阮传亮带领研究生进行针灸实践

亦医亦师的阮传亮,除了正常的坐诊、临床、查房,带学生,写学术论文,他还要定期前往石狮等地的医联体进行专家坐诊,哪怕这样,他还组建了几个微信群挤出时间为群友解惑答疑。阮传亮的日常,常是忙得回到家早已过了饭点,母亲把饭热了又热,有几次老人家和他生闷气,倒是这时,阮传亮会调皮地“怼”一下母亲:“谁让你当时帮我选择这个专业,后悔了吧!”

这些年,阮传亮治愈的患者究竟有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但荣誉证明了他的优秀,“泉州市基层最美医生”,“泉州市优秀健康卫士”、“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他把这些奖状和人家送的锦旗都藏了起来。在诊室墙上,仅挂了一幅他带的研究生写给他的书法。他说,年轻人应该多多鼓励。

记者曾一度想问一问阮传亮,他心目中一个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直到看到了他微信名字下的个性签名——“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们心中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