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穴 : 胃病、心烦、癫狂

文 / 鹏鹏健康养生堂
2021-02-27 18:13
经络通、病无踪

弘扬国医专栏是养生调理 中医专业技术 民间绝技 学习交流 的最佳平台

太乙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太一。属足阳明胃经。太即甚大,乙为十天于之一,太乙即《河图》里的中宫,脾土居中,喻腹中央为太乙,穴在胃脘下部,约当腹中央,故名太乙。

【腧穴释义】

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本穴物质为关门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因其较为滞重,运行是从关门穴的天之上部传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腹部外传之热的作用,水湿之气膨胀扩散形成横向运行的强盛风气,故而本穴名为太乙。太一名意与太乙同,一通乙。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脐中上两寸,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穴位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功能主治】

功能:消食导滞。

主治:胃病,心烦,癫狂。

【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治胃病。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临床运用】

胃痛

1、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太乙。

2、配穴:寒邪客胃者,配上脘、胃俞;饮食停滞者,配梁门、下脘;肝气犯胃者,配太冲、期门;气滞血瘀者,配膈俞、三阴交;脾胃虚寒者,配脾俞、胃俞、关元;胃阴不足者,配三阴交、内庭。

3、方解: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通胃气,导滞止痛;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识别

【中医培训课程简介】

达摩正骨、董氏针灸、穴位埋线、新一针疗法、连环锁、刘氏骨诊、理筋正骨复位法、膏药制作、国色天香、刺络放血、落藏腹针、夏氏脐诊、零力度正骨、运动正骨、新医正骨、毫刃针、放血疗法、小儿推拿、无痛针灸、平衡针灸、针灸痔疮治疗、飞虎闪电针、面部微雕、中医经络催乳、玄针八卦、瑶医天象、伸筋与拆骨、一三针、刃针疗法、六四脉决、扪筋切骨、柔氏正骨、贺氏针灸、龙氏正骨手法、八字针、宗筋疗法、徒手整形、根骶能量健康法等

学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