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援非医疗队员岳乾军:中医针灸实力“圈粉”

文 / 党媒平台
2021-02-23 00:15

当职责所需时,总有人会如英雄般挺身而出。岳乾军是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副主任中医师,2019年,他怀揣着医者仁心和满腔热情,踏上了援非之路。

近600天的援非日子里,他凭借着手中的小小银针,通过针刺治疗、推拿点穴、艾灸等疗法救治患者,让当地人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他为所带的学生进行授课,并手把手教授他们针灸推拿知识,还积极参加义诊活动,尽全力交流和推广中医药文化,也因此实力“圈粉”,甚至有了个可爱的昵称“小岳岳”。

“中国针灸非常神奇”

在出发去赤道几内亚时,来送行的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曾跟岳乾军开玩笑,“赤道几内亚人民信不信中医,就看你的表现了。”

作为中医针灸推拿医师的岳乾军专业突出,本科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习,还专门跟师学习,后来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习。2012年到市妇幼保健院工作之后,这位认准的事情就会义无反顾去做,并且会尽量做到更好的医生在患者群里颇有口碑。

追溯到2018年报名之初,有朋友问他为什么会选择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前途还是钱途?但他心里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信念。“人生总有些价值会凌驾在这些之上,那就是奉献,是使命。”

“我热爱中医,也梦想运用中医的知识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有机会把中医发扬光大到国外,那我一定会尽力。”怀抱着这样的决心,岳乾军出发了。

到达赤道几内亚之后,熟悉了工作环境的岳乾军发现他的工作阵地,是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诊室,里面放了一张床、一张小桌、一把椅子、数幅挂图。“在医疗点,没有中药,也缺乏其他的药物,治疗方面主要靠推拿、针灸、火罐,还有一台只有两根线的电针仪。”

根据实际诊疗需要,岳乾军将基地里坏的桌椅拼凑着修理一番,又增添了床单枕头等物件,将科室的布局调整了一番,又争取了隔壁一间空房作为诊室,将科室诊疗面积扩大一倍,面貌也焕然一新,能容纳数人一同接受治疗。

“我在赤几的重点工作,也就是针灸推拿,主要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各种痛症、面瘫、偏瘫等疾病,以及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针灸岳乾军驾轻就熟,那要让当地的患者完全接受针灸疗法,似乎才是他要攻克的“难关”。

由于有数十年的援非传承,当地人都习惯疼痛来找中医,但是也有不少人害怕针灸。他还记得开诊时接诊过的一个病人,是同行。“她是一位古巴籍援助赤道几内亚的检验师,右肩关节疼痛,抬不起手来,我检查后建议针刺治疗。她一开始极力反对,只想吃药治疗。”经过反复沟通,岳乾军了解她害怕针刺,就提出先扎一针试试。“我还记得她当时的样子,握着拳头、咬着牙关、面容狰狞。”岳乾军快速进针,当时检验师问,“已经扎了么?我没有感觉到痛啊?”随后,两人一边交流一边扎针,在30分钟的治疗过程之后,检验师已经能自如地活动肩关节了。

凭借着良好的疗效,岳乾军的工作开展的越来越顺,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针灸这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就为他们所接受。一位患者落枕找他针刺治疗,只一次就缓解了绝大部分疼痛,他到处夸奖:“中国针灸非常神奇”。一位需要借助药物才能安睡的患者在治愈之后,还亲切得称呼他为“小岳岳”。

总统点赞他“相当好”

因为精湛的技术,岳乾军曾经两次受邀为赤道几内亚总统进行针灸推拿保健。“记得有次给总统做了推拿点穴治疗,当做到头部推拿的时候,他很快就睡着了,发出均匀的鼾声。治疗后,他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着装,和在现场的他的贴身医疗顾问说了几句,微笑着对我说,bastante bien(相当好)。”

“看到患者得到医疗帮助时开心笑容的那刻,我都会深深的感到实现了自己当一名医务人员的价值。”岳乾军说,“援非的时光我过得很充实,也收获了鲜花和友谊。”

无论是面对贫贱还是富贵,下层或高官,他都全力以赴为患者解除病患,他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地人会热情地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激之情。有一天,一位陌生人拿了一串香蕉走进他办公室,叽里呱啦说了一通。岳乾军大致明白是想送香蕉给他,所以拒绝了她。“那人很激动,继续快速的说着什么,我只能求助于翻译,最后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我治好了她朋友的病。我拒绝她的礼物,她感觉很失落。”这样的场景,岳乾军在赤道几内亚遇到了很多次。

在赤道几内亚援助期间,岳乾军和他的伙伴们不仅为当地人提供精湛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加强了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播。

有一次,一位医学院学生带着落枕的女朋友来就诊。经过两次针刺推拿治疗后,患者很快痊愈了。这名医学生兴奋地对岳乾军说,“我想跟你学针灸,你可以教我么?”岳乾军欣然同意,收了一名当地的“徒弟”。

后来,像这样的徒弟,岳乾军还收了好几个,悉心指导直到结束任务离开。“希望他们能一如既往的喜欢中国的传统医疗,继续坚持学习中医针灸推拿。

希望尽快回到工作岗位

“你在一线救死扶伤,我在家中照顾幼老”。从出发前往非洲开始,东莞的家成了所有队员们的牵挂,家人的支持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对于岳乾军来说,支援的日子里,要克服的最大的心理压力还是对相隔万里的家的挂念。出发去援非时,岳乾军的小女儿还不到一岁。“家里的情况不需要你担心,我自己辛苦一点可以的。”他的妻子王晓震,也是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主治中医师。

“我最要感谢的是妻子,作为医生,她平时工作也很繁忙,还要照管两个小孩,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期间还因为生病需要住院手术治疗。”岳乾军说,当时出发援非前的培训期间,妻子曾经累倒了,查出来右下肺“占位”,当时他感觉天快塌下来,偷偷抹泪。万幸的是,妻子穿刺活检排除肿瘤,考虑是右下肺炎。

到达赤几之后,由于当地通讯网络不太发达,有时和家人视频通话时时断时续,又有时差,交流甚为不便。妻子常常鼓励他,报喜不报忧,让他安心工作。

“也要感谢各级领导、同事亲友的关心和爱护,作为医疗队的坚强后盾,有了你们,我们才能安安心心、专心致志做好援外医疗工作。”

“在家不明家好,出国才懂爱国。”岳乾军是一位诗意的人,饱有诗才,在医院里小有名气。甚至,有熟人调侃他,这是一位被医学事业耽误的诗人。援非期间,发在朋友圈里的诗歌源源不断。他说自己作为医者,内心感触繁杂,收获很多。“虽然有着不同的肤色,讲着不同的语言,但医者仁心不分语言和肤色,我们要带给当地的,不仅是医者的技术,也要展示我们作为中国医者的大医精诚精神。”

“罗曼·罗兰说,重要的是成为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喧哗过后,平凡如昨,淡化援非光环,回到工作岗位,踏踏实实,寻求自我成长并持续发展。”当记者问及未来的计划和打算时,他这样说。

结束隔离后,岳乾军说要尽可能弥补缺失孩子的父爱以及对家人的亏欠。此外,要尽快调整好身心,尽快适应国内的工作生活节奏,尽快的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文字:钟晨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