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联合止吐药对于减轻儿童术后恶心的随机试验
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常发生术后恶心呕吐。有证据表明,围手术期在内关穴(P6)进行针灸可有效预防成人PONV。而关于针灸是否能减少儿童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研究甚少。近期一篇题为:《Randomized trial of acupuncture with antiemetics for reducing postoperative nausea in children》的研究探讨了在术中行内关穴针灸联合止吐药是否比单独使用止吐药在预防儿童PONV方面更有效,相关结果发表在了《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杂志上。
引言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的扁桃体切除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手术。在美国,每年大约有500,000例儿童行此类手术。而术后恶心和呕吐是这种手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如果不进行止吐的预防治疗,则接受这些手术的儿童中至少有70%会发生术后呕吐。即使进行了止吐预防,仍约有25%-30%的扁桃体切除术后儿童会发生呕吐。针灸疗法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治疗方式。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它已被证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进行治疗时,在成人和儿童人群中应用是安全的。最近更新的Cochrane综述发现,与假手术相比,围手术期针刺P6是预防成人患者PONV的有效干预措施。研究还比较了针灸和止吐药物(如丙氯拉嗪和地塞米松)之间的差异,并显示出针灸的积极效果。但关于围手术期针刺能有效预防小儿PONV的证据相对较少。一项Yentis和Bissonnette的研究发现,与仅接受氟哌利多的对照组相比,P6针灸或氟哌啶联合针灸未显示出明显的益处。另一项Wang的研究发现,接受针灸治疗的儿童在手术后的前2小时恶心和呕吐明显减少,但24小时后恶心或呕吐的无差别。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常规的预防性止吐药是否比单独使用预防性止吐药能够降低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的扁桃体切除术小儿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方法 本研究方案已获得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内部审查委员会(IRB)的批准。在2011年8月15日至2014年8月1日研究期间,从单一中心学术儿童医院招募了164名参与者(图1)。纳入标准:年龄3-9岁、ASA分级I-III。排除标准:使用类固醇类药物、PONV病史、晕车病或经常使用止吐药、BMI> 35、重度OSA(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20)、基因异常或被安排在术后隔夜入院的患者。由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7岁以上儿童签署知情同意书。




译稿:冉茂琳
中西合璧述评:彭艺
原始文献:
Martin CS, Deverman SE, Norvell DC, Cusick JC, Kendrick A, Koh J. Randomized trial of acupuncture with antiemetics for reducing postoperative nausea in children.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19 Mar;63(3):292-297.
DOI: 10.1111/aas.13288. Epub 2018 Nov 6. PMID: 30397904.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