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当中做针灸治疗,医生需要掌握:针灸治病导致的8种异常情况

文 / 中医师王刚强
2021-01-26 00:11

今天有空,咱们介绍一下临床当中做针灸治疗的时候,出现针刺的异常情况,应该怎么去处理预防,以免病人出现危重现象。容易出现针刺异常的,总共有8种情况,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看:

第1种情况是晕针:晕针的原因有好几种,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患者的精神状态过度的紧张,内心对针灸的恐惧;还有些如果病人来治疗的时候过度的饥饿或者是疲劳,也会发生晕针的现象;另外如果病人的气血体质偏差,我们在针灸穴位的时候,他的气血供不上,也容易出现晕针的现象。

出现晕针的现象,我们要及时的取下已经扎好的针灸,安抚病人,让他放松紧张的情绪。同时给他喝一点温开水或者是白糖开水,然后平躺把脚垫高,让血液往心脏大脑方向运行更畅。一般10多分钟就能舒缓过来。

第2种是滞针:滞针主要是扎下针灸以后,医生经过捻转,提插等手法,然后感觉针下面出现紧绷感或者是涩滞感,患者出现局部疼痛的情况。

处理滞针,可以在针灸输穴的旁边,用手轻轻的敲打肌肉。使他的肌肉放松,然后慢慢的按照原来手法捻转的相反方向转动针体,然后出针。出针的时候不要太快,以免缠绕在针身上的肌纤维被大力拉伤。同时要让病人尽量的放松,消除病人内心的担心。

第3种是血肿,包括出血:针灸输穴的时候,如果针尖弯曲或者是针尖有弯钩,它会使皮肉受损,然后刺破血管造成出血或者是血肿。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局部出现的只是小块的青紫色,说明伤到的只是毛细血管。只要在出针之后消毒棉球按压数分钟就可以,一般不做特别处理。

如果局部肌肉出现了红肿,疼痛较厉害,青紫的面积很大,或者是影响到了一定的活动功能。那可能伤到的经脉血管,需要先做局部的冷敷止血。隔天再做热敷,尽量不要去做手法揉按以免加重炎症。

第4种是断针:断针就是指我们针灸的时候由于针具的质量问题,手法操作不当或者是病人扎下针以后,体位姿势变动幅度过大造成的针体断在输穴处的肌肉里面。

碰到这种现象,医生和患者都必须保持从容镇静。如果断端的针体露在皮肤之外,我们可以直接用医用钳子取出来;如果整体的残留端已经在人体皮肤之内看不到或够不着,必须要用x线定位结合外科手术取出;如果残留的针端刚好与皮肤平行,我们可以用食指与中指按压输血的两旁,轻轻的向下挤压肌肉,使残留体的针端整体露出皮肤之外,再用钳子夹住取出来。

第5种是弯针:是指针灸扎入输穴以后,整体出现了弯曲的现象,多数原因是针刺的手法不熟练或者用力过猛,还有可能是针尖扎到了坚硬的软组织,或者是骨面,或者是病人变动了体位。而出现的弯针现象。

弯针以后我们要吩咐病人不要改变体位,保持原来的姿势别动。等到他的肌肉放松了以后,然后顺着整体弯曲的方向,慢慢的取出来。

第6种是气胸:气胸一般发生在针刺肩井穴与背部背输穴,锁骨随近,前胸穴位时,针刺进深的时候发生。出现气胸以后,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严重的出现呼吸困难,唇颊发干,血压下降等症状。

检查除了观看病人的症状,还可以通过胸部肋间隙变宽,叩诊叩诊的音呈过轻音,气管向健侧移动,听诊的时候他的呼吸音有减弱或者消失。最好再配合x光影像进行胸透。如果胸腔的气体增加,肺部的组织受压迫,那就可以确诊为气胸。

当出现气胸的症状的时,就必须要先把针取掉。让病人采取半卧位休息,自然的呼吸,请急诊医生进行处理。

第7种是刺伤重要的内脏:刺伤内脏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针灸在脏腑的重要部位,针刺的深度过深或者是其医生的运针手法幅度过大造成。比如在针刺下腹部的时候,应该让病人先排空膀胱尿液,以免刺伤膀胱。

患者被刺伤内脏以后,往往症状比较明显,疼痛,出血,休克,撕裂样的疼痛,严重的危及生命。

轻微的刺伤可以自愈。有出血症状的要及时用止血的方法,出现急症的时候第一时间请急诊科用急救的方法处理。

第8种是刺伤脑与脊髓:在针刺颈椎与督脉穴位的时候,要特别小心特殊的穴位。比如风池穴,风府穴,亚门穴,大椎穴,以及督脉的整个穴位。

如果针刺过深,伤到脑髓,病人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以及休克的症状;如果伤到了脊髓,病人会出现足电一样的感觉,像肢体端放射,引起暂时性的肢体瘫痪,严重时也可以危及生命。

所以掌握好针刺的深度与方向,是整个督脉跟颈椎输穴安全性的关键之处。

一旦伤及脑髓或者脊髓,都应该立即取针,让病人安静休息。不严重的可自行恢复,严重的必须由急诊科抢救或者是神经外科进行处理综合治疗。

以上是针灸容易造成事故的8个现象,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