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要穴——肩髃

文 / 健康净水
2021-01-14 18:32

肩髃

【穴名释义】

“髃”,指肩胛骨肩峰端,因穴在其前下方,故名肩髃。【定位取法】肩峰前下方,肩峰与肱骨大结节凹陷处;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取本穴。

【穴性特点】

本穴为手阳明、阳跷脉之会穴,阳明之筋结聚于肩部,阳跷脉主动,故本穴祛风湿,利关节之功较强,为临床治疗肩痛的首选穴。《针灸甲乙经·卷十》: “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天星秘诀歌》: “手臂挛痛,取肩髃。”《千金翼方》: “臂冷酸痛无力,肩髃主之。”

【主治概要】

1.本穴具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之功,主治肩臂痛,手臂挛急,半身不遂,肩周炎,臂神经痛等病症。

2.阳明经多气多血,本穴归阳明经,具疏散风热,和营止痒之功,可主治隐疹、瘰疬等病症。3.研究表明,本穴可改善动脉血管弹性,增加肢体血液循环,使血流量增加,改善肩关节周围的血供。

【临床应用举例】

1.肩周炎

本病又称“肩凝症”、“五十肩”,临床以肩关节酸痛,活动时痛剧,尤以夜间为甚,并伴不同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特点。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时加重,本病的发展可分3个时期:早期以肩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为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中期可为炎症与粘连并存,在临床症状上开始出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障碍;晚期病理以粘连为主,炎症常不明显,在症状上也以肩关节的活动障碍为主,疼痛常不明显。针灸主要对本病的早、中期,特别是早期有较好镇痛作用,如已到晚期,则疗效不明显。

(1)穴位注射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康宁克通10毫克, 2%利多卡因5毫克,混合,刺入患侧穴位,缓慢推注药液后,活动肩关节2分钟,使药液均匀分布于关节周围, 7日1次, 3次1疗程。也可配合天宗穴,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或正清风痛宁注射液4毫升,注入穴位,每穴推注药液2毫升,均取患侧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 7次1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坚持做肩关节的外展、上举、后伸等动作,用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刺络拔罐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手臂自然下垂或垫高平放,以细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3~5下,约1分许,再拔罐吸血3~5毫升。3日1次, 5次1疗程。

2.上肢瘫痪

上肢无肌力或肌力下降,运动功能下降或全无。本病常发生于中风后遗症或脊髓损伤的患者。

透刺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8~30号3寸长毫针快速直刺进针,然后将患者手臂抬起,将针向极泉方向透刺,进针2~3寸深,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每日1次, 15次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