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依据什么取穴?

文 / 益乐养生
2021-01-06 18:13
董公原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仅仅讲述了数百奇穴的分布及主治,诸多内容尚未公开,杨师根据董公生前之口授心传,结合自己多年的临证参悟,构筑了董氏奇穴针灸完整的理论框架。常波参考在台北跟杨老师随诊学习的心得笔记,将其理论之精华底蕴一一剖析,系统整理如次:

1.暗影及青筋

当某脏腑或经络有病变时,常常在身体某些特定部位出现暗影(经云:有诸内必形诸外)。一般而言,在手掌及面部较易出现,这种方法除了反映病变,有助于诊断外,尚可在该处施针,产生治疗效应。董公于此法甚为精通,并以此形成固定治疗穴位,如水金、水通治逆气咳喘,五虎穴治手脚痛,重子、重仙治肩背痛等等,均为此方法之发挥。青筋即青紫暴张之静脉血管,亦称郁络。

多见于肘、膝或小腿外侧,亦可见于鱼际、然谷部位。董公认为许多久病、怪病、顽症痼疾均可见此反应,若不注意此症,其所有患处则永不能根治。据杨老师经验,有些病刺血治疗一次,即有痊愈者,一般经针治一次后即大见减轻,数次后,其病就根治。

2.全息

在中医天人合一学说中认为:每一个局部均与全体相关,每一个局部均能反映全体,也皆能以之治疗全体,这就是全息论的观点。

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与全息律亦有相似之处,董公强调任一局部皆能治疗全身疾病,董公虽将全身区分为十二治疗部位,但每一部位均可独立治疗全身疾病。一个组穴本身即常蕴有全息意味。例如灵骨、大白并用为董公温阳补气要穴,治病之多,几乎全身无所不包,疗效之高,亦非其它穴位所可比拟。大白位置与三间位置相符,系大肠经俞穴,灵骨穴在一、二掌骨结合部之前,两穴合用涵盖俞原所经之处,若以全息律而论,大白、灵骨皆以深针为主,又深透上、中、下三焦,因此不论纵横,此二针皆涵盖三焦,效果之大,自是可知。董公的倒马针法常两三针并列,虽说因并立加强了治疗作用,但何尝不是凭借全息作用,全体互应的结果。尤其是八八部位三针并列的脏腑治疗系列,更与全息律有着不谋而合的关系。董氏奇穴“全息通应”理论,提出了多元的、立体层次的“全息体”概念。

3. 对应

《标幽赋》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边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董公善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绝不在局部针刺,其治病常用对应取穴,效果卓著。董公常用之对应取穴法有下列九种:

(1) 等高对应

即在痛点对侧相等部位施针,左侧病痛可取右侧等高点,例如左曲池痛可针右曲池。推广应用治疗内科病也可不采用双侧同穴针刺,而采用单侧或双侧异穴针刺。

(2) 手足顺对

将上肢与下肢顺向并列,以肘对应膝为中心对应,可有下列对应:即肩对髋、上臂对大腿、肘对膝、下臂对小腿、手对脚。如髋有病可取肩部穴位(例:肩中穴)施治;膝部有病取曲池或尺泽(肘后歌)施治(反之肩部有病也可取髋部穴位施治,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穴位施治)。杨老师常以小节穴治脚踝痛,即系此一对应之运用。

(3) 手足逆对

将上肢与下肢呈逆向排列,可有如下对应:即肩与足、上臂与小腿、肘与膝、下臂与大腿、手与髋。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疗,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施治,下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治),董公常取手上灵骨、后溪等穴治疗坐骨神经痛,均系此一原理之应用。

(4) 手躯顺对

上肢除与下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呈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如下对应:即上臂与胸(或背)脘,肘与(腰),下臂与下腹(腰骶),手与阴部。如腰骶或下腹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阴部病可取手部穴治疗(反之下臂病也可去下腹或腰骶部穴位施治)。董公以手上大间等五间穴治疝气即与此一原理有关。

(5) 手躯逆对

将上肢与躯干呈逆向并列,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手(腕)与头(颈),前臂与胸(背)脘,肘与(腰),上臂与下腹(或腰骶),肩与阴部。如胸脘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治(如用内关或董氏奇穴火串、火陵治心悸、胸闷等),下腹有病,可取上臂穴位施治(反之前臂及上臂有病,亦可取胸脘及下腹穴位施治)。董公以肩部之天宗、云白等穴治妇科阴道病都与此一原理有关。

(6) 足躯顺对

下肢除与上肢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下肢与躯干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如下对应:即大腿与胸(背)脘,膝与(腰),小腿与下腹(腰骶),足与阴部。如胸背有病可针大腿,下腹有病可针小腿,反之大腿及小腿有病,亦可在胸腹施治。临床常以大腿部位之驷马治肺、三通治心,其运用皆与此一原理相合。

(7) 足躯逆对

将下肢与躯干呈逆向排列,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足与头、踝与头颈、小腿与胸(背)脘、膝与脐(腰)、大腿与下腹(腰骶)如胸脘有病可针小腿,下腹有病可针大腿,反之亦然。董公亦以正筋、正宗治颈项不适,都与此一对应法有关。

(8) 头骶对应

除了手与脚及脚与躯干的对应外,头面与尾骶亦形成一种对应。例如临床以骶部之长强治癫狂之脑病,董公亦常以冲霄穴治头痛,也是此一原理之应用。

(9) 头足对应

头顶百会与脚底之涌泉也形成对应,即所谓的“天顶封地门”,所以用涌泉治疗巅顶痛及脑部病变。

4.体应

体应是董氏奇穴在治疗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明及应用,掌握此一原则,不仅能将董氏奇穴应用得更深入更有效,以之用于十四经穴方面,也能加强效果。体应之要点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以皮治皮。

(1) 以骨治骨

治骨刺常用削骨针,即四花中及其下三寸的倒马针,两针紧贴骨头才有作用。本组穴位治疗膝盖骨刺,肥大性、退化性关节炎疗效很好。董公扎针,能贴骨就尽量贴骨,例如灵骨、火主、大白等穴贴骨而入,不但针感强而且疗效高。又如常用九里(风市)穴每每深至贴骨,治疗各种风病、疼痛以及半身不遂,疗效甚好。目前有一派说法强调骨膜传导,认为骨膜有传导作用,因此扎针时尽量贴骨或抵骨,疗效较佳。

(2) 以筋治筋

贴筋进针可治筋病,例如尺泽在大筋旁,可治全身的筋病,对运动病变效果很好。又如正筋、正宗(跟腱)是一大筋,针刺入正筋、正宗可治疗头颈强硬,小腿筋紧等多种筋病。

(3) 以肉治肉

例如驷马及肩中皆是肌肉较为丰富的部位,最常用来治肌肉方面的病变,尤其是肌肉萎缩,疗效甚好。

(4) 以脉治脉

紧贴脉管的穴位可治脉病,例如针人宗、地宗,因靠近血管,调整血液循环,治心脏病及血管硬化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