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细数谈

文 / 优知优爱
2020-12-17 18:19

针灸,从专业上讲,包括针刺与艾灸两大治疗方法。基于实际运用中,针灸有时只用针刺,不用艾灸,有时既用针,又用灸;而艾灸是只用灸,不用针。故,这里所讲针灸,着重是针刺。

针灸(刺),是中医非药物疗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一颗小针,何以如此神奇?让我们细细品读。

针灸之针安全吗?

针灸之用针是否安全?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医学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为最大限度控制交叉感染,国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针具,统一为不锈钢针,且1人1针一次性使用;对重复使用的,要严格执行消毒,确保患者安全。因此,针灸使用的针具是安全的。

针灸针具知多少?

针灸用具,简称针具。《帝王世纪》记载了“伏羲创九针”,《灵枢·九针十二原》描述了九种不同形状和不同用途的针具,包括:即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统称为“九针”。1968年在河北满城县发掘的西汉刘胜墓中,出土了4根金针、5根银针。

出土金针

现代使用的针具由古代九针发展而来,品种多样,规格齐全,多采用不锈钢制作而成,光滑亮洁,坚韧耐用,不仅可以减轻针刺的疼痛感,而且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其最常用的是毫针,还有芒针(由长针发展而来,身长在5寸以上)、三棱针(由“锋针”改制而成)、火针(由大针衍化而来,并有单头与三头火针之分)。在“九针”基础上,后来又相继发明了皮肤针、皮内针、针刀等针具。

针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据考证,针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砭石”。砭石,指将石头磨制成具有点刺、切割、压按、刮摩等作用的工具。砭,是指用砭石治疗疾病。《说文解字》载:“砭,以石刺病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制砭石大小”等记载,而公元196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1根磨制成长4.5厘米、一端扁平、有半圆形刃,另一端有锋呈锥形的石针,专家鉴定为针刺的原始工具——砭石。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针具也由石针、骨针、陶针、还有竹子削成的竹针,逐步演变到铁针、铜针、银针、金针等金属针。

现用不锈钢针

针灸依据什么用针?

古人通过长时间的总结和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点对于疼痛和内脏的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就发明了穴位。因此。“经络”、“腧穴”是针灸理论最基本的概念。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祖先已懂得用石头制成简单的尖状、片状器具,以刺破痈疡,排脓放血,可缓解病痛。

从战国至秦汉时期,医学家们不但已构筑起以络学说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并初步形成了以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的针灸学理论体系。据《左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缓、医和均擅长针灸。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关于经脉的著作,它记载了十一条经脉的循行、病候和灸法治疗。根据其足臂、阴阳的命名特点,称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反映了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

《黄帝内经》奠定了针灸学基础理论,其中以《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和系统,故《灵枢》又称“针经”。《黄帝内经》对经络学说尤有精辟的论述,不但对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络属脏腑及其所主病证均有明确记载,而且对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走向、分布、功能以及和经络系统相关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等亦有记叙。《黄帝内经》对腧穴理论也有较多的论述,载有160个左右常用穴位的名称,对特定穴理论阐述较详,特别是对五输穴理论阐述较全面。《黄帝内经》对刺法论述也较为详尽,补泻手法上提出了迎随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等。在治疗方面,论述了治疗原则,如“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在取穴配穴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方法,如俞募配穴法、远道取穴法等。《黄帝内经》记载了一百多种病症,其中绝大多数疾病都应用针灸治疗。

《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一部可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相传系秦越人(扁鹊)所作。该书内容简要,辨析精微,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针灸学理论体系。其中关于奇经八脉和原气的论述,更补充了《内经》之不足。同时,还提出了八会穴,并对五输穴按五行学说作了详细的解释。

发明六经辨证的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不仅于方药方面给人留下许多光辉的典范,而且在针灸学术上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贡献。在他的著作中,直接与针灸有关的条文达69条,主张针药结合,辨证施治。

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华佗夹脊穴”,著有《枕中灸刺经》。

史载晋朝医家皇甫谧(215-282年),开始并不是一个医生,而是一个历史学者,从小就身体羸弱。中年患风痹疾,半身不遂,于是悉心研究医学,很快精通了针灸术,用针灸和中药治好了自己的瘫痪,后来就专心钻研医学,写了《黄帝针灸甲乙经》这本名著。该书共12卷128篇,是在《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基础上,结合《难经》等著作的部分内容写成的,把很多穴位都确定下来了,这是汉代《黄帝内经-灵枢》后的首部针灸专著。

宋朝医家杨继洲,把家传的针灸技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撰写了《针灸大成》,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针灸在国际上有多火?

全球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3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有关针灸的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其纳入国家健康保险。约有38万余名针灸工作者,国外的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10万多家,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可见,中医针灸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替代医学疗法。

针灸在世界上传播历史久远,早在公元6世纪,已传到朝鲜、日本,敦煌人宋云曾将华佗治病方术介绍到印度北部的乌场国;14世纪,针灸师邹庚到越南为诸侯治病;17世纪,针灸开始传入欧洲,随着1671年哈尔文的《中国秘典》在法国出版,针灸开始运用于临床,并在19世纪初开始使用电针。

19世纪初,针灸已传入美国。1972年2月24日,正值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30余名访华团成员及记者在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三医院观看了针刺麻醉肺叶切除手术的全过程,画面由通讯卫星直接传到美国,反响强烈。动手术可用小小的银针来麻醉,病人不觉疼痛,还可治疗好多病,没有毒副作用,这在西方可是从来没有过的神奇事。这种神奇针灸疗效在美国民众中引发了浓厚兴趣。在我国政府向尼克松赠送的礼品中,就有一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中国针刺麻醉》一书。

代表团返美后纷纷宣传“针刺麻醉”的神奇,再一次引起美国民众的强烈关注,特别是美国医务界对中国针灸医术开始有新的学习愿望。“针灸热”使美国民众对针灸的需求激增,相应的美国针灸业也应运而生,1972年起,美国各地出现针灸诊所。

在我国风靡一时的韩剧《大长今》中,就有用蜜蜂尾部针(蜂针)当做针灸的针,来治疗长今的味觉失灵,这也是中国针灸在世界传播的一个缩影。

针灸都能治什么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为推动针灸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其委托,我国于1975年在北京、南京、上海三地建立了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每年开办国际针灸班;在1996年,筛选、认定了64种针灸适宜病种,包括戒酒、变应性鼻炎(花粉症)、竞技综合症、面瘫、胆绞痛、支气管哮喘、心神经官能症、颈椎病、运动系统慢性疼痛(颈、肩、脊柱、膝等)、抑郁、戒毒、痛经、头痛、偏瘫或其他脑病后遗症、带状疱疹、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阳痿、引产、失眠、白细胞减少、腰痛、偏头痛、妊娠反应、恶心呕吐、肩周炎(冻结肩),等等。

在我国,针灸在临床已经广泛运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手术前、手术后、预防、保健等诸多方面。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治疗三类疾病。第一类:疼痛类疾病,比如运动损伤、踝扭伤、肩关节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针灸后大部分都能立竿见影。第二类:功能低下,损伤后恢复类,比如中风偏瘫、面瘫、骨折或者神经损伤后的恢复,针灸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类:功能调节类疾病,比如失眠、抑郁等,针灸还有免疫调节作用,对于过敏性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都有很好效果。

比如,有一位36岁的男性患者,平时工作很忙,经常熬夜应酬喝酒,血压还高,突然在家里昏迷不醒、呕吐、手脚不能动弹,医院CT检查诊断为大面积脑出血,左边整个脑袋1/3都被瘀血压住了,需要开颅把血块取出来,但是手术风险很大,预后也不好,术后昏迷一个月苏醒过来,但说话不利索,左侧脑袋凹陷下去一大块(没有修补颅骨),右侧手脚完全瘫痪,不能动弹,医生说以后大概只能躺在床上了!后来到某三甲中医院针灸科,天天用银针扎在瘫痪肢体上,扎在舌头上,配合康复训练,慢慢地手脚开始动起来,也能说一些基本语言,做简单的沟通交流了。3个月后,能自己行走,也跟人交流了。

针灸应注意什么?

针灸针刺时,会有轻微刺痛感,临床上,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晕针。取针时,会有微小血液渗出。因此,有晕针或者晕血的患者,针灸时要提前告知医生。同时,为了个人安全,尽可能到正规医院针灸,以便发生晕针与晕血时能及时实施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