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针治疗临床疑难病例 在国内独创弹指进针法——福建省吴氏针灸学术流派在创新中发展

文 / 福建卫生报
2020-11-14 09:15
福建卫生报

光亮的照明灯下,吴明霞戴着浅蓝色口罩、浅蓝色手术帽、白色乳胶手套,取穴,消毒,开始埋线。只见她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进针8~10毫米,看针内无回血,马上将3~5 毫米长的胶原蛋白线推至穴位皮肤下,快速出针,用无菌棉球压按针孔止血。如此,在17个穴位上埋线治疗,一次穴位埋线治疗才算完成。

从穿戴到施针到出针,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这是福建省吴氏针灸学术流派第一代代表性传承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吴明霞对自己以及对学派传承工作室团队的要求。

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吴氏针灸学派得以创新发展。如今吴氏针灸学派已传承四代,代代传承人针药并治,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

从治疗单一病种到治疗多系统疾病

说到针灸特色疗法,在省内闻名的要数“吴炳煌浅针术”,它于 2019 年入选福建省 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吴炳煌教授是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1987年,吴明霞自福建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便拜他为师,跟随其出诊,并致力于总结吴炳煌教授的临床经验,之后形成吴氏针灸学术流派。

11月初,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院)针灸科,记者见到了吴明霞主任。她戴着手术帽、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目光如炬地注视着病人,手持一根针,正全神贯注地用浅针术治疗一个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老年患者。施针过程中,她嘱咐学生:“天凉了,给老人家盖好,别着凉了。”

△福建省吴氏针灸学术流派第一代代表性传承人吴明霞(左起三)给学生讲授弹指进针法的要领

吴炳煌教授浅针以治疗失眠和面瘫病例为主,吴明霞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其中一个突出的创新点在于用浅针术治疗临床上的疑难病例,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吴明霞给记者讲起创新学派背后的故事:

20 年前左右,有个男患者右侧肋骨位置因为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痛到衣服都不能碰到皮肤,我每次见他,他都是把衣服卷到胸上 ,用手抓着。

我给他治疗了大概 10天,效果不太明显,他就走了,没再来了。我心里很难受,一直记挂着,心想他好没好,去哪里看了。

过了几个月,我在街上偶然碰到他,我看他衣服没再撩起来了,我过去问他:“你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好了吗,在哪里治的?”他告诉我,他找了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系的一个老师,在磁鍉针(一种特殊装置的高效磁疗袖珍式针具)按压治疗下好了。

我曾试过艾灸、针刺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都无效。听了他的话,我想到,可以尝试用浅针来治疗。

于是,我带研究生做课题,从理论到临床,不断尝试。后来,带状疱疹急性期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我们都攻克了。

“其实,传承和创新学派就是需要一个目标,心里要想:我要解决病人的病痛。”而早在1997年,吴明霞在给本科生上课的时候就曾说过:针灸必须能治疗多系统疾病,只要内科能治疗的疾病,针灸也要能治疗!

30年来,吴明霞秉承这一理念,将吴炳煌教授首创的“十指功”保健方法发展为能解决临床颈椎、腰椎疾病的治疗方法;将“艾灸大椎穴、阳陵泉降血沉”传承发展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将针灸运用到治疗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多系统疾病;还研创了吴氏鼻炎穴,治疗过敏性鼻炎。

传承是中医临床上的一条“捷径”去年秋天,记者在省二院内偶遇一位的士司机,他告诉记者,二十几年前,他曾在省二院针灸科治疗中风后遗症。那时候,他失语、偏瘫,坚持针灸治疗了两三年,能开车、能说话,只有个别字发音比较困难。他对省二院针灸科的医术赞不绝口,可是,因为自身经济能力不允许,他只能中断治疗。

怎么改变慢性病疗程长、花费多的状况,是吴明霞近年来思考的一个大问题。

她带领学派传承人简化针灸方法。

“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原来用传统的针刺治疗,病人要每天来医院,在足三里、中脘等穴位上针刺。不仅花时间也花钱,而且效果没有特别满意。

我们想到用穴位羊肠线埋藏,以线代针,埋线治疗 2~3次,嗳气、反酸、消化不好、大便稀等症状就能改善,15天治疗 1次,方便患者的同时,还降低了医药费用,真正发挥中医药‘简、 便、廉’的优势。”吴明霞很欣慰地说。

要让百姓爱中医、用中医,还需要从体验上让百姓能接受。

怎么解决针灸痛感的问题?

在吴炳煌教授提倡的无痛治疗理念下,吴氏针灸学派在国内独创弹指进针法。这一针法以快、准、巧、灵著称,深受学术界推崇,因无痛为群众接受。

不仅用针,吴明霞用药也很精到。

她讲到,用药基于精准辨证,这是基本功。记者了解到,她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做得非常多,并研制了院内制剂透骨消痛颗粒,用于肝肾亏虚证患者。

△吴明霞和老师吴炳煌教授讨论病案

针药并治可缩短疗程,病愈更快。

但她也强调,并不是每一个病人都需要针药并治。“原则上, 我们精简治疗方法,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病人的花费。”她说。

采访结束已是下午5点,记者看到,在治疗室内还有不少病人。

这一幕让记者联想起,几个月前,在将乐县总医院漠源分院的中医康复科,一个上午病人络绎不绝,求诊的有本村村民,也有从上海慕名而来的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

而那里的副院长、中医康复科医生唐大彬十几年前曾在省二院针灸科进修过,她曾告诉记者,那段进修经历对她帮助很大,让她的技艺进步很多。

像唐大彬这样深受吴氏针灸学派影响的医生还有很多。

比如,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针灸学会理事、省二院主任医师李俐,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永春县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吴仁定,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中医院主治医师贾希瑞,以及每年参加吴氏针灸学派举办培训班、每年到省二院针灸科进修的海内外学生。

“传承是中医临床上的一条‘捷径’,我们先传承精华,用于临床,再在临床上创新发展。”

对于往下一代传承,吴明霞说,“我和我老师一样,毫不保留地传授临床经验,生怕学生学不会。我们带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医术医德兼备,才能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