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学说的提出及其意义
此文摘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 年第 14 卷第 4 期王春雷 ,吴金鹏 ,王 军 ,原 林(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广州510515)
筋膜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根据对筋膜的发育生物学追溯, 结合中医针灸理论 、经络的现代研究和虚拟人研究成果,原林等提出人体存在第 10 个功能系统 —人体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系统, 也可称作筋膜系统 ,对其相关内容的研究称为筋膜学。
追溯筋膜的发育过程,从多细胞生物到三胚层生物再到高等动物, 筋膜的发育经历依次为细胞外液到间充质再到筋膜。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等功能系统以后 ,所剩余的未分化部分发育为筋膜(或称成体间充质),在生物体内遍布全身的筋膜结缔组织以干细胞为核心,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构成一个新的独立功能系统 —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系统 。
该系统的细胞学组成为结缔组织中的活性细胞(间充质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组织学构成为结缔组织 ,解剖学结构为全身的筋膜支架 。该系统基本功能是使生物维持较长的生命周期并通过细胞信号传导、分子扩散、神经反射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自身免疫调节和细胞组织修复等环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筋膜学说在针灸经络研究上的具体体现包括:人体筋膜系统可能是中医学中经络的生物学基础,其中“穴位”是筋膜支架上富含神经感受器和活性细胞而能接受刺激产生较强生物信息处 ,“经脉”为“穴位”间具有解剖学结构相连或神经传入接近的筋膜结构 ,各种针灸疗法通过对人体筋膜结构产生机械刺激 ,从而激活、强化筋膜系统发挥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功能 ,产生生物信息(神经电信号、化学信号),调节人体功能细胞的生命活动(修复和再生)和机能活动(活性程度)。
筋膜发育生物学
现代生物学认为 ,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单位是细胞, 功能类似的细胞构成组织 ,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 多个功能类似的器官组成特定功能的系统。人体现已确认的九大功能系统,分别为消化 、呼吸 、泌尿 、生殖、循环、运动、感官、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及胚胎发育的三胚层原理, 细胞外液(EFC)在多细胞生物起着重要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在进化过程中,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外液在生物体内存在形式由低到高依次从海胆等动物胚囊期的腔内包含液→水母内外胚层之间的胶状质→三胚层动物的间充质→高等动物进一步演化为各种特定的功能组织器官以及系统 ,残留的部分间充质在高等动物包括人类形成了遍布全身的筋膜组织 , 人体胚胎的发育也同样再现了这一过程 ,即胚囊内涵液→间充质→中胚层分化为特定的器官及系统再加上人体全身结缔组织支架, 支持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所有功能组织细胞,成为这些组织细胞生长的基质。
如表皮和消化道内皮的基膜、包绕并深入肌肉、内脏、骨等器官的被膜和各级间隔。筋膜结缔组织在高等动物仍然构成了各种功能组织细胞生长的内环境, 我们仍可以将其看作是间充质(或者叫成体间充质), 其基本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修复损伤细胞组织、调控组织自身代谢的功能仍然存在 , 而不是像目前所广泛理解的筋膜只是在体内起固定、分隔支撑作用 。这也正如骨骼不单纯起为肌肉运动提供支点和支撑人体重量的作用, 还有更为重要的造血功能一样 。
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 , 以筋膜内干细胞为中心,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作用下,形成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系统或称筋膜系统, 为其他功能细胞的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和支持, 并参与机体内环境变化的检测与功能状态的调控 。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细胞以该支架为基础发挥正常功能, 功能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由筋膜系统提供支持(支撑、营养)和储备(干细胞)。
筋膜学理论的现代生物学意义
筋膜学理论的意义在于:
1、提出人体内可能存在有别于已知九大功能系统的新的功能系统 , 即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系统 , 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
2、从新的角度揭示针灸等中医疗法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 帮助解答经络本质等难题;
3、为临床疑难病症的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全新的解释 ,如人体的发育和衰老, 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与筋膜相关机制等 。
【版权声明】此文摘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 年第 14 卷第 4 期王春雷 ,吴金鹏 ,王 军 ,原 林(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 广州 510515),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只作分享,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