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有妙招
中风先兆乃中风病之轻证,与中风病有大致相同的病机,虽错综复杂,其核心为气血亏虚,内风挟痰浊瘀血,上扰清窍,横逆四肢,致脑窍闭塞。其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眩晕、肢体麻木、一过性言语不利、偏身无力、视物黑朦、倦怠嗜卧、步履不稳等。
中医治疗中风有妙招
气血两虚型
症状:肢体缓纵无力,或见苍白肿胀,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或畏风自汗,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方药:八珍汤:人参、白术、川芎、白芍、甘草各10g,熟地、茯苓、当归各15g。
气虚痰阻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萎黄,语言骞色,痰稀而白,或见头晕目眩,舌质淡有齿痕,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甘草各10g,茯苓、白术、陈皮各15g,半夏、竹茹、胆南星各15g。
气虚血瘀型
症状:肢体缓纵不举,或见挛卷,或见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涩。
方药:补阳还五汤:生黄芪30g,当归、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龙、红花各15g。
风中经络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肌肤不仁,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或弦。
方药:肉桂6g,炮附子5g,麻黄5g,防风、防己、当归各12g,人参、川芎、白芍、杏仁、黄芪、甘草各10g,生姜5片。
气滞经络型
症状:肢体瘫痪或口眼弯斜,胸胁胀满,叹息为快,脘腹满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方药:八味顺气散:人参、白术、白芷、乌药、青皮各10g,茯苓、陈皮各15g,甘草8g。
腑气不通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赤黄,或见头晕烦躁,舌红,舌苔黄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甘草各10g。
邪热壅盛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潮红,口渴喜冷饮,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药:川芎、白芍、白术、菊花、桔梗、荆芥穗、连翘、黄芩、寒水石各10g,当归、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大黄各5g。
肝风挟痰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头晕或头痛,急躁易怒,或见多痰,肢体麻木,舌红苔白腻,脉弦或滑。
方药:白术、茯苓、天麻、橘红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姜3片,大枣3枚。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
1:面瘫
症状: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2:失语
症状: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
针灸方法: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3:上肢不遂
症状: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自由屈伸。
取穴: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
针灸方法:针极泉应使放电感传至手指。刺合谷使针感传至手指。余穴可用平补平泻法。
4:下肢不遂
症状: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内翻,足掌不能着地。
取穴:委中、阴陵泉、昆仑、环跳、三阴交、阳陵泉、解溪、丘墟、照海。
针灸方法:针环跳、委中、三阴交时,均应使针感传至足。丘墟可透刺照海。余穴可施平补平泻法。
5:便秘
症状:便秘
取穴:天枢、丰隆、水道、归来。
针灸方法:均取捻转泻法,行针1分钟,留针20分钟,每间隔5分钟,运针1次。
6:尿失禁
症状:尿失禁
取穴:关元、气海、太溪、阴陵泉。
针灸方法:关元、气海施以毫针补法,可加灸,太溪宜用补法。阴陵泉宜用泻法。尿潴留可参照本组穴,加取中极,但诸穴均不宜针刺过深,防止损伤膨胀之膀胱。
7:偏瘫
症状:长期偏瘫伴肢体拘挛
取穴: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
针灸方法:可点刺出者,如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等,点刺放血,每穴出血量5~15毫升。隔7~10天一次。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