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很简单?不!用穴如用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文 / 国医视野
2019-11-28 16:07

古人曾说:“用药如用兵”,其实不仅用药,针灸亦然,谋定而后动,布阵而后战,此乃兵家之常法。

医生也一样,比如某些病情深重的患者,汤药已很难被人体吸收,此时不妨使用针灸之法,有道是“药所不为,针之所宜,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扁鹊治疗虢太子之尸厥,先针而非先药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再比如说战争时士气很重要,针灸时也一样,高明的医生都讲究“治神”。所谓治神,就是患者和医生意念集中,从而使得针下得气乃至气至病所,来提高临床疗效。《黄帝内经》中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要做到这一点,医者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做到“神在秋毫,属意病者”“令志在针”;而患者也应该调整心态,对治疗充满信心,避免紧张,配合医生。进针后,医生应该“密意守气”,“如临深渊,手如握虎”,仔细体察手下针感,密切关注病人神情变化,患者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患处,体会疾病一点点变好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针灸治疗效果!

另外,两军交战,需要探明敌情,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作战计划。针灸时也一样,也必须探明病情,辨清脏腑经络、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然后制定正确的治疗原则,精准选穴,辨证补泻。若为热证,多用泻法,手法轻快,或者耳尖、少商放血,以达到泻热的目的。若为寒证,则针刺宜深而久留之,或用温针灸,以达到温经散寒的目的。若为虚证,则应用温补法则,针灸并用,多针中脘、足三里,灸神阙,来醒脾健胃,促进气血的旺盛。若为实证,则多用泻法,如急性腰扭伤时取人中或后溪,往往见效很快。当然,若是病情复杂时,则要多个穴位、多种方法配合,犹如中药有君、臣、佐、使之分,针灸取穴也一样!

老师曾言:“用穴之道,贵在于望闻问切,勿执一,勿轻妄,勿畏缩,勿焦躁,勿迟误,应慎重而详查,圆融而活变,方能获得显效。”针灸治疗犹如用兵作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病症的变化,随时调整对敌的策略,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决定针刺的方法,比如对于畏惧针刺的患者,多用浅针,“推而致气”,通过手指推刮针柄产生的震颤,作用于皮部经络,同样起到治疗的效果,又可以减少患者的恐惧。

在临床诊病中,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往往错综复杂,真真假假,变化多端,而地域有南北之别,气候有寒暖之分,患者的体质强弱,患病时间的长短,性别年龄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异等等,都可能对疾病的诊治产生影响。

总之医生用针,要行方而智圆,心细而胆大,针对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审证求因,随症选法,对症取穴,正如《孙子兵法》所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