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努力,让中医与现代医学又靠近了一步
作者:记录阳光
中医和现代西方医学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围绕人体生理、病理的解释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上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也各有自己的优长和短处。西医能够通过解剖和分析捡测手段对人体组织、器官及生命系统作出准确细致的描述,但却无法解释人体作为活生生的整体所表现的经络气血现象。中医直觉思维的经验性观察只能对人体生理结构作笼统的说明,却能对经络气血现象有独特的体认,直观、便捷地把握病象的本质,发现比西医生理、生化检查更多或发现不了的内部病变信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大力扶持中医,推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大规模地创办中医药大学和研究机构,大批量地培养中医药人才,在世界医学领域创造了最具特色的中西医学结合、中西医学并峙的中国现代医学。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医将以更快的步伐走向世界,为人类共同战胜疾病、共享发展成果贡献中国智慧。传统中医如何在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上守正开新,既发挥整体施治的优势,又会通现代医学语言,为世界主流医学所接受,是横亘在中医发展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脉动的中医》正是这样一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作的跨越中西医学,为中医争取世界话语的有力尝试。
作为一本通俗读物,该书以明白晓畅的语言、直观形象的方式,通过对太极图起源、演化与自然天象、二十四节气阴阳消长暗扣深藏的精微枢机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解读,简明生动地介绍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结合长期学习和思索,运用西医解剖学知识,明白指出传统中医关于“五脏”的生理功能完全忽视了“胰”这个重要器官的存在,大胆地提出增“五脏”为“六脏”。继又对“心包”、“脾”、“三焦”的生理功能进行辨析,据此调整和修正了“六脏”与“十二经脉”流注的对应关系。这些重要刨见,使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与西医解剖理论相互印证,有利于二者兼容互补。
本书的贡献不限于此,最突出的是关于数字针灸的探讨。经络是将人体全身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复杂系统。中医将经络描述为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和网络,解剖学将经络理解为神经、或神经与液体的综合调节功能、或机体生物电现象,都难以作出确切的解释,但针灸治病的神奇作用则是确切无疑的。作者作为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结合自己多年来对中医典籍特别是针灸典籍的钻研和临床实践,广泛吸收中西医学最新成果,对针灸理论及针灸治病原理作了富有新意并更加贴切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针灸的思考。
他认为,人的生命作为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从开始便是按照自然规律,遵循数的原理和阴阳平衡的法则而运行。人体经络包含浓缩了宇宙间的所有运动规律。比如任、督二脉,它们的运行轨迹便类似天体运行的椭园,两个焦点:一个是心脏,一个是生殖区。其他十二经的表里经都是分别以所属脏、腑为两个焦点,呈椭园形轨迹运行和交换信息;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则按抛物线轨迹运行。
人体生病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经络或几个经络运行轨迹发生偏移或偏差的结果。穴位的实质是某一经络与所属脏腑进行信息交换的场所,针灸治病就是针灸穴位接收、传导及产生信息,在信息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产生肽和生物电,并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使不平衡的病态机体重新回到阴阳的动态平衡。
黄金椭园的光学性质,正好解释为什么针灸表经上的穴位能够治疗里经上的疾病,针灸里经上的穴位能够治疗表经上的疾病。而人体的穴位是可以用数字技术定位的,人体的经络也可以数字化,数字针灸已经不是理论问题,而是提上日程的实践问题。据此,作者对穴位和经络作了重新定义,构建起有依据、可操作的数字针灸理论。
中医理论都是取类比象,简单而又玄奥。八纲辨证,一字之差,立法迥异,很难掌握,所以近现代以来被称作玄学。中西医结合虽然取得多方面成果,终因理论和话语的区隔,临症各执一词,各守界域。这种状况限制了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医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始终不具备世界主流医学话语。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正在崛起的大国,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把我们民族几千年传承的中国医学推向世界,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推动这项浩大的工程,突破口就在针灸,就在针灸的数字化。
数字针灸理论不是抽象的概念,作者本人就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本书收录了他运用针灸治癒疑难杂症的几十例病案,如易栓症、房颤、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背及下肢疼痛综合症、神经性皮炎、激素性皮炎、湿疹、双侧面瘫、斑秃、硬皮病、双髋关节脱位、带状疱疹、不孕症、抑郁症等等,这些辗转各城市大医院,历经名手,有的曾赴日本、台湾治疗,经久未癒乃至不治的疾病,他都能较快治癒或取得显著疗效。这些病案很能说明作者高深的医学造诣,其简捷廉效令人叫绝,敬佩之余更加感叹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他每年针灸8000人次,中医内外科经治的范围他都能得心应手,仅此足以使我们看到数字化针灸的光明前景。
需要说明的是,作者起自于基层部队,常年保障部队野外作业,成事之艰倍于常人,我们读其书更要有敬畏心。从理论上讲,书中有的见解可置两可,有的见解很难做出确切结论。比如“六行”之说,“气”固然是物质,纳“气”入“五行”,建立“六行”运行模式,对于初学者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更直观更形象,但以此动摇传统的“阴阳”、“五行”范畴,涉及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容易被置疑。“奇恒之腑”的假设和“新三焦学说”,医学认识上有进步意义,但毕竟没有“胰”脏那样坚实的解剖学基础。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探讨。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作者,由于他的努力,中医与现代医学又靠近了一步,特别是数字针灸,无疑是架通中国医学与世界当代医学的桥梁。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