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疼痛证的辨证施治(附各种痛症取穴方)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比较复杂的病证,针灸在这方面有确切而显著的疗效,但一般而言,必须认真寻求病因,探明病机,方可取穴论治。一般而言,疼痛可分为“不遇则痛”、“不荣则痛”、“不松则痛”。
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疼痛证的辨证施治(附各种痛症取穴方)
1.“不通则痛”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容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这是寒邪闭阻,经络不通所致的疼痛,应当采用“温通法”,祛除寒邪,温通经络,也就是“以通治痛”。
2.“不荣则痛”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灵枢.五癃津液别》说:“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故腰背痛而胫酸。”《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说:“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这是气血虚少,不能营养筋骨所致的疼痛,应当采用“热补法”,补气养血,荣养筋骨,也就是“痛随补解”。
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疼痛证的辨证施治(附各种痛症取穴方)
热补法
3.“不松则痛” 《素问.举痛论》说: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这是寒气侵犯脉外,经脉受寒收缩,牵引在外的细小脉络,屈伸紧急,不能伸展所致的疼痛,应当采用“温散法”,发散寒气,通络解痉,也就是“以松治痛”。
在治疗上,主要可有以下2种针灸方法。
1.根据疼痛的部位循经取穴 头痛在后脑及项部,取通天、玉枕、天柱、后溪、申脉,以太阳经穴为主;在前额及面部,取头维、下关、颊车、迎香、禾髎、合谷、内庭,以阳明经穴为主;两侧及偏头部,取风池、完骨、颔厌、率谷、外关、足临泣,以少阳经穴为主;在头顶部,取百会、前顶、后顶、内关、太冲、行间,以局部和厥阴经穴为主。胸部痛,以心俞、肺俞、心包俞、募穴和内关、神门、列缺等,以心、肺、心包经穴为主;胁部痛,取肝俞、胆俞、募穴和曲泉、阳陵泉等,以肝、胆经穴为主;上腹部痛,取脾俞、胃俞、募穴和三阴交、足三里等,以脾、胃经穴为主;少腹痛,取肾俞、膀胱俞、募穴和阴谷、公孙等,以肾与冲脉经穴为主。
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疼痛证的辨证施治(附各种痛症取穴方)
2.诊明疼痛的病因立法处方 风邪侵袭,全身游走窜痛,时痛时止,痛无定处,取风池、风门、膈俞、血海、后溪、申脉,用平补平泻法,疏风止痛,活血通络,含血行风自灭之意;寒邪内积,腹部急痛,大便溏泻,四肢冰冷,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用热补法,温中散寒,暖腹止痛;水湿下注,白带增多,连绵不断,腰重酸痛,肢体沉乏,取带脉、关元俞、上髎、白环俞、中极、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健脾渗湿,固带止痛;肺热上涌,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大便干燥,取翳风、尺泽、合谷、陷谷,用泻法,鱼际、少商点刺出血,以疏泄阳明,清肺止痛;肝气郁结,胸闷不舒,胁肋胀痛,饮食减少,取期门、支沟、阳陵泉、太冲,用泻法,以疏泄肝胆,理气止痛;饮食停滞,脘腹胀痛,痛处拒按,嗳腐吞酸,取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内庭,用泻法,以消食导滞,调胃止痛;肾虚腰痛,起病缓慢,缠绵不已,腰酸腿软,疲乏无力,取肾俞、志室、命门、关元俞、太溪,用热补法,以补肾振阳,暖腰止痛。
在治疗痛经时,则可据病情虚实择时针治: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行经量少,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应在经前1~3天取次髅、天枢、气海、中极、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以理气活血,逐瘀止痛,每日1次,每月针治1~3次,痛止后停针,下月再继续治疗。气血两亏引起的痛经,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缠绵疼痛,经色淡,质清稀,在经期或痛时取肾俞、关元俞、上髎、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用补法,以温补冲任,养血止痛,每日1次,连续针抬2~5次,血量血色好转,痛止停针,每月均以此法治疗,直至痊愈。
拜名师 跟名家 成名医!「暑期特惠:三人团购」全国中医针灸名家传承临床经验传承
特邀专家:耿恩广 贺林 乔正中 彭冬青 李岩中医师承 确有专长 提升专业技能,助你成名医合法行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您的支持,遇到好文章转发-点赞 -评论,让更多人受益,收获知识与健康喔!*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中医养生方法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jpg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