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悲哀!中医界“良将”渐失,“精兵”何在?
2019年,中医界噩耗不断:
1月10日,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逝世,享年104岁。
1月12日,首届全国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如泉逝世,享年81岁。
3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名中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沈自尹逝世,享年91岁。
他们的逝世令世人心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良将走了,精兵在哪里?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17年间有15位老中医逝世,遗憾的是,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同等水平的中医补上来。
焦树德老先生,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从77年起就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任务,但是他的几个后辈都受到西医观念的影响,无法承接焦老的衣钵。所以,在焦老去世后,在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上,再没有一个人能治得像焦老那么好。
现存的中医院并不少,国家也出台相应政策来保护中医的发展。但是,当我们走进部分中医院的时候,我们却发现,针灸不再有神奇独特的效果,正骨也逐渐向西医方向靠拢,走上现代化的路线。
当传统中医的瑰丽多变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成不变的指标,死记硬背的配伍开方,笔者想问,新一代的精兵将在哪里?那些脱离基层群众,一心想往大城市发展的中医毕业生们,他们能做到么?
海州区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冯先生在当地颇有名气,64岁的他,继承了“冯家针灸治疗手法”,这项针灸技术十分神奇,可以治疗包括身体功能、外伤、器质性病症等近200种疾病。
这门技术已经是第三代,即将被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每日上门求诊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冯先生的子女却没有一个学习针灸的。
据冯先生反映,“后辈中有4个孩子学医,但都是西医临床医学类的,没有一个孩子选择中医。在年轻人的观念中,中医是慢郎中,祖传技法这些都是非正规的、没有严格医学标准的,而且学起来很辛苦,不愿意学习。”
像冯先生这样的民间中医还有很多,他们的技术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没有后人传承,更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无法取得新一代年轻人的信任。
据调查,在中医技术培训中,学习民间技术的年轻人(20—30岁)仅占10%,而向有资质、在大医院就职的业内名医学习的占30%左右。
可以说,学习中医的年轻人在逐渐减少,学习民间技术的更少,他们倾向于有知名度、有证件资质的业内中医,倾向于现代化的中西医结合,可是,老一辈的民间技术谁来传承呢?谁来给予民间中医被信任的资质呢?
偏方良将散落民间,无人能识,再这样发展下去,中医怕是真的要灭亡。
希望为中医界的良将们提供更宽阔的平台,无论是大医院里的中医,还是民间中医,支持他们保护他们,也让新一代的年轻人认识到中医的精彩之处,让精兵们再现中医治病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