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从豁教授常用的19张针灸常用处方

文 / 传承中医
2019-06-20 16:07

想学习系统的中医课程,头条评论+私信回复:学习中医,即可免费领取针灸学习视频哦!

田从豁教授常用的19张针灸常用处方田从豁教授常用的19张针灸常用处方

田从豁,1930年出生,国家级中医专家,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为针灸界老前辈朱琏、高凤桐高徒。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自1960年开始担任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工作,同时田老对世界承认中医的针灸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是中医冬病夏治贴敷治疗哮喘及中国灸的创始人,至今已让全国数千万人次获益。

田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冬病夏治消喘”治疗哮喘的研究,曾获部级成果奖。著有《针灸医学验集》、《中国灸法集粹》、《针灸百病经验》(西文版)、《古代针灸医案释按》、《前列腺疾病治疗绝技》等著作计数百万字。带有研究生,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自50年代始,曾以针灸专家身份赴朝鲜、阿尔及利亚、法国、罗马尼亚、瑞士、波兰、日本、泰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进行医疗、教学工作。多次出席国际针灸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田从豁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60余年,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田从豁教授1970—2006年诊治的针灸门诊病历348份,以客观的病历数据为基础,以名老中医本人的意见为主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田老临床常用穴方19个。但由于病历数有限,所总结的穴方不可能反映田老全部经验。

穴方中的手法为通过与田老交流、田老讲解并演示所总结。田老常用提插捻转补泻法,适当配合迎随、呼吸补泻法。提插法重插轻提为补,轻插重提为泻;捻转法拇指向前用力为补,食指向前用力为泻。提插捻转幅度一般不大,动作要轻柔,同时注意体会手下感觉,空虚者为未得气,过于沉紧则患者疼痛不适,应“如鱼吞钩饵”,患者感觉舒适为度。迎随补泻一般采用30°~45°刺,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呼吸补泻则随患者呼吸进针、出针,即“吸内呼出”为补,“呼内吸出”为泻。下面将所总结的穴方及部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1 利水除痹方

取穴:水分、阴交、肓俞。

主治:痹症日久、腹胀、腹水、浮肿等正气虚或水湿盛之证。

加减:病久体弱加足三里;肝失疏泄加阳陵泉;肾阳虚衰加命门、肾俞;水饮凌心加心俞。

手法:水分用泻法,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肓俞用补法。

典型病例:患者,女,31岁,1999年6月9日初诊。主诉:双下肢胫骨发凉半年。病史:自去年入冬后出现双下肢胫骨前自觉冒凉气,下肢无疼痛、肿胀,曾经针灸治疗无效。肢体肌肉无萎缩,肌力、肌张力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血常规、抗链“O”、类风湿因子等检查均正常。饮食正常,眠差,月经延期3~4日,舌淡、苔白微腻,脉沉滑。西医诊断:双下肢发凉待查。中医诊断:痹症,属风寒湿邪入侵经络,湿邪阻滞,气血不运。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针刺水分、阴交、肓俞、足三里、鹤顶、解溪,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4次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体会:利水除痹方最初为田老治疗痹症日久的经验用方,后逐渐用于腹水、浮肿等水湿较盛兼有正虚之证,亦取得很好疗效。因穴位距离脐部较近,临床运用时应注意严格消毒。

2 疏散外风方

取穴:大椎、风池、风门。

主治:外感风寒或风热外束之证。

加减:风寒加大椎拔罐,风门、肺俞隔姜灸;风热加大椎放血拔罐或少商、商阳放血;肺

气郁闭加尺泽、列缺。

手法:大椎向下斜刺,用平补平泻法;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用泻法;风门向下斜刺或直刺,用泻法。

典型病例:患者,女,43岁,1986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咳嗽3天。病史:3天前因着凉出现咳嗽频作,胸痛,痰白呈泡沫样,易咯出,咽痒,喉中痰鸣,头痛,恶心,纳差。两肺听诊有痰鸣音,血常规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咳嗽,属风寒束肺。治宜宣肺散寒、化痰止咳,针刺大椎、风门、风池、肺俞、列缺、尺泽,大椎、风门、肺俞加拔罐,每日1次,治疗3次痊愈。

体会:本方无论外感风寒风热,均可运用,临床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配用不同穴位。3穴深

处均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且田老认为外感病邪在表宜浅刺,故本方针刺勿过深。

3 调和冲任、补肾益精方

取穴:关元、三阴交。

主治:遗尿、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等肾精不足或冲任失调之证。

加减:脾虚气弱加足三里、中脘;肾虚加肾俞、肓俞、命门、志室、太溪;冲任不调加气海、中极。

手法:补益阴精用补法,调和冲任用平补平泻法。

典型病例:患者,女,8岁,2006年1月23日初诊。主诉:自出生后一直遗尿。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现白天尿急,夜间遗尿,每夜1~4次,尿常规正常,饮食、睡眠正常,大便干,1~3日一行,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遗尿。中医诊断:小儿遗尿,属肾气不充。治宜培元益肾,针刺关元、三阴交、水道,夹脊胸腰段梅花针轻度叩刺,命门拔罐,治疗1次即未遗尿,后继续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0次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体会:本方为治疗月经不调常用对穴,田老取其补益肾精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肾精不足或

亏虚之证,临床运用常配足三里、中脘健运脾胃,有阳中引阴之意。

4 调和气血方

取穴: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等气血不和、营卫失调之证。

加减:气滞血瘀加局部火针浅刺,或大椎、膈俞放血拔罐;肝气不舒加阳陵泉、期门;中焦

气滞加中脘、胃俞;风邪外袭加疏散外风方;病久虚实夹杂加背俞四穴(肝俞、膈俞、脾俞、肾俞)。

手法:平补平泻法,或先泻后补法。

典型病例:患者,男,54岁,2005年12月7日初诊。主诉:全身皮肤瘙痒1年。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并起片状红斑,抓后更重,曾用西替利嗪治疗,仅能维持1小时不痒。现皮肤瘙痒,夜间尤甚,全身片状红斑,此起彼伏,饮食、睡眠正常,二便正常,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紧。诊断:瘾疹,属风寒外束,治宜祛风散寒、理气活血。大椎、膈俞刺血拔罐,针刺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风池、风门,针后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继续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6次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体会:对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田老常以调畅气血、调和营卫之法治疗,取穴多取阳明经穴与血海、三阴交等调阴血之穴合用。田老认为阳明经多气多血,凡阳明经穴均有调气血作用,临床均可选用。

5 补益气血方

取穴: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各种疾病见气血不足证者。

加减:脾虚或脏腑功能不调加章门;肾虚加肓俞、太溪、肾俞、命门;肝郁血虚加膈俞、阳陵泉;中焦气机不畅加天枢、曲池。

手法:补法,多加用温和灸或艾盒灸。

体会:田老重视中焦脾胃的作用及任、督二脉穴位的应用,气海、中脘同属任脉,三阴交、足三里分属脾、胃表里两经,4穴健脾益气而兼调气机升降,养血而兼活血。临床见正虚邪实者,应配伍运用祛邪穴位。

6 调理脏腑方

取穴:肝俞、膈俞、脾俞、肾俞。

主治:哮喘、荨麻疹、失眠、眩晕等气血不和、脏腑不调之证。

加减:背俞穴应用不仅此4穴,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脏腑之俞加减。

手法:肝俞、膈俞用平补平泻法,脾俞、肾俞用补法。

体会:本方的配伍体现了田老重视调理脏腑的思想,对于久病者,虽为一脏之病,多累及他脏;或虽未及他脏,但仅治一脏亦很难奏效,田老往往采用“调五脏以治一脏”的方法,多脏同治。临床运用时,不限于此4个背俞穴,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不同背俞穴。

7 调气血和营卫方

取穴:大椎、风池、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主治:咳嗽、哮喘、荨麻疹等病久本虚标实、气血失调、营卫失和之证。

加减:风邪外袭加曲池、风门;血瘀加三阴交、心俞;本虚明显加夹脊(胸腰段)梅花针中度叩刺。

手法:大椎、肺俞用平补平泻法,风池、膈俞用泻法,脾俞、肾俞用补法。

体会:田老善用大椎与背俞穴,本虚标实的肺卫表证及营卫失和证,以大椎振奋阳气,与背 俞穴合用宣肺祛风,活血行气,兼顾培本。邪实较甚者,大椎可加刺血拔罐。

8 安神和中方

取穴:百会、印堂、神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脏躁等心神不宁,或兼脾胃不和之证。

加减:阴阳失衡加巨阙;阳气不振加大椎;头目不清加风池。

手法:百会直刺7 mm,刮针向下的补法,或用温和灸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或依据病性虚实采用补泻之法。

体会:对于失眠、神经衰弱等病,田老注重从平衡阴阳入手,取穴要求阴经穴与阳经穴同取,上部穴与下部穴相配,以调和阴阳。

9 醒脑健脑方

取穴:风府、风池、百会、大椎。

主治:中风、高血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脑髓失养,或神昏、痴呆之证。

加减:热盛神昏加十二井、水沟;肝经气逆加合谷、太冲;病久加膈俞、肾俞;肾精不足加

肓俞、肾俞;脾胃虚弱加中脘、足三里。

手法:实证大椎用放血拔罐法,放血量5 mL以上,余穴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体会:田老重视头部腧穴的运用,认为头部腧穴密集,但目前应用较少,疗效不肯定,可能与针具偏细、刺激量较小有关,为加大刺激量可采用双针刺或多针丛刺等方法。

田从豁教授常用的19张针灸常用处方


10 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方

取穴:肩髃、曲池。

主治:中风、痹症、痿证、荨麻疹等经络失畅、气血失和或各种疾病证候中兼有肝郁气滞者。

加减:营卫不和加大椎;肝郁明显加阳陵泉、期门。

手法:平补平泻法。

体会:本方为田老的老师高凤桐老中医所授。本方作用一是疏肝理气,二是调和气血和营卫,三是通经活络,用于疏通局部经气,有“治痿独取阳明”之意。临床根据不同治疗目的选配不同腧穴。

11 滋阴益阳方

取穴:肓俞、气海、中脘。

主治:各种疾病见阴阳虚证者。

加减:阳虚加大椎、百会;阴虚加太溪、三阴交。

手法:补法,可加用灸法。

体会:田老补虚多从脾胃入手,选穴除脾、胃本经穴外,重视任、督脉穴位的运用,肓俞为肾经与冲脉交会穴,为田老常用腧穴。本方既可用于虚证,又可用于虚实错杂之证,为一补益基本方。

12 和胃降逆方

取穴:梁门、中脘、足三里、内关。

主治:胃脘痛、呕吐等胃失和降之证。

加减:脾胃不和加章门。

手法:中脘、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梁门、内关用泻法。

体会:本组与下面调和肝胃方、宽胸理气方、和降肺胃方、通腑降浊方几组均含调畅气机升降之意,而各有侧重。田老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调气机必从脾胃入手,故几组均取胃之募穴、腑之会穴中脘、胃经合穴足三里调畅中焦气机。

13 调和肝胃方

取穴:期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胃脘痛、胁痛、吞酸、泄泻等肝旺脾虚、气机失调之证。

加减:脾虚较重加章门、脾俞;肝郁较重加阳陵泉、太冲。

手法:平补平泻法。

14 宽胸理气方

取穴:膻中、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哮喘、咳嗽、心痛、胸闷等肺气不降,或胸中气滞之证。

加减:痰湿蕴肺加肺俞、丰隆;心气不足加心俞、巨阙。

手法: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膻中用泻法。

15 和降肺胃方

取穴:天突、中脘、足三里。

主治:咳嗽、呃逆等肺胃气逆之证。

加减:虚寒证中脘加用灸法;实热证加大椎放血拔罐;寒凝证加胃俞或肺俞用灸法、中脘加用灸法。

手法:中脘、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天突穴根据不同症状采用不同手法,咽痒咳嗽直刺12mm深,针尖抵气管内膜处,患者欲咳未咳时出针,用捻转颤法泻之;咳喘痰多先刺入皮下,再斜刺至气管向下入针37~50 mm,吸气缓慢入针,捻转向下补法30秒后,呼气出针;神经性呕吐、呃逆先刺入皮下,再斜刺沿食道向下入针50~75 mm,向下捻转30~60秒,呼气出针;梅核气先刺入皮下再斜刺向下,针尖沿胸骨内缘入针37~50 mm,捻转向上刮针法,30秒后出针。

16 通腑降浊方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便秘、泄泻、腹胀等肠胃气机不畅之证。

加减:热证加大肠俞、合谷、曲池;寒证加中脘、关元;脾虚加脾俞、中脘;肾虚加关元、命门。

手法:平补平泻法。

17 调理中焦方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

主治:久病脾胃虚弱,气虚不运,或中焦气滞,腹胀、便秘等证。

加减:水湿不运加水道、阴陵泉或脐周4穴(肓俞、水分、阴交);水谷不运加足三里、下巨虚;瘀血阻滞加大椎放血拔罐;痰浊内生加丰隆。

手法:气虚者用补法,或用灸法;气滞者用泻法。

体会:病在脾胃,田老常用此方加减,重在行中焦气机,益气健脾,助运化。病在他脏,兼有中焦不运或气滞者,也可合用本方。

18 暖宫活血方

取穴:关元、外陵、归来。

主治:经、带、胎、产疾病寒凝血滞、冲任失调之证。

加减:病久本虚加中脘、足三里;精亏加命门、志室、太溪。

手法:依据病性虚实采用补泻之法,可加用灸法。

体会:本方为田老治疗妇科病的基本方,临床根据具体疾病配用不同穴位,如不孕多加三阴交、血海,带下多加带脉、维道、丰隆,月经不调多加气海、中极、肝俞、肾俞、脾俞等穴。

19 独取阳明方

取穴:百会、肩?NFDA1?、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中风、痿证、痹症等经络空虚或阻滞,或气虚血瘀之证。

加减:瘀血阻滞加大椎放血拔罐;中风脑髓失养加大椎芒针通调督脉;言语不利、失语加舌下穴速刺;经络阻滞加风池搜风通络。

手法:平补平泻法,或依据病性虚实采用补泻之法。

体会:“治痿独取阳明”,本方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是一个治疗痿证、中风后功能障碍等的基本方,但往往仅取阳明经穴收效较慢,故应适当加用大椎刺血拔罐等法祛瘀生新。为防止中风后遗症患者产生肢体痉挛,田老一般不加用电针治疗。

20 小结

田从豁教授临床非常注重辨证,认为辨证是中医用药、选穴及确定手法的依据,临证时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辨证为主,运用八纲、脏腑、经络等具体辨证方法,诊断疾病与证候,确定治则与治法。治疗中注重“以平为期”,田老临床多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邪正关系论治,而治疗均注意“以平为期”,祛邪不忘扶正,善于调理脏腑,调和气血。非常重视中焦脾胃的作用,很多疾病的治疗从脾胃入手,疑难杂症、久治不愈者则多从痰论治。

田从豁教授常用的19张针灸常用处方

学习中医,请私信回复:学习中医。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中医养生方法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