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针灸如何治疗?
导读: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指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临床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易于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的针灸治疗主编/张奇文
痄腮是由风温邪毒所致的,以腮部弥漫性肿胀酸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常见于5~15岁儿童。本病又名“髭发”“含腮疮”“瘟毒发颐”。
现代医学的流行性腮腺炎可按本病灸治法灸治。
病因病机多因外感风温时邪,内有胃热上乘,蕴结于少阳、阳明之络,以致脉络失和,气血凝滞,结于腮部而成。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邪毒内传厥阴,男性患者可有睾丸肿痛。
辨证以发热、恶寒、腮部漫肿硬痛、咀嚼困难为主要症状,甚则伴有睾丸肿痛,舌苔黄,脉象浮数。
治疗以手少阳、阳明经穴为主。
治法:疏风散结,清热解毒。
处方:翳风、角孙、曲池、合谷、颊车。
方义:翳风为手足少阳经之会穴,能宣发局部壅滞的气血;手足阳明经亦上循面颊,故取合谷、颊车以疏泄邪热而解毒;继取曲池、角孙以宣通少阳、阳明气机,而奏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之功。若高热加配大椎;若并发睾丸炎可加配血海、曲泉。
灸法:
(1)火柴灸:每穴灸1,每日1次。
(2)灯火灸:灸治数及时间同“(1)”。
(3)艾条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每日2次。
(4)艾卷雀啄灸:灸治时间同“(3)”。
(5)艾炷隔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5~10壮,每日1次。
(6)艾炷隔仙人掌灸:灸治壮数及时间同“(5)”。
验案汪某,男,16岁,学生。患者恶寒,发热,头痛,右侧面腮肿胀热痛2天。曾服西药安乃近解热镇静,肌注青霉素40万单位,每日2次,口服磺胺剂等。次日发热增高,体温39.8℃。伴呕吐,两侧腮部漫肿,局部坚硬拒按,咀嚼吞咽困难,便结,溺赤,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滑数。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证属外感风温疫毒,肝胆郁火壅滞于少阳经脉。治以调和气血,祛除风邪,疏通少阳经络瘀滞为法。灸治取角孙穴(双)。灸后次日热退,面部肿胀渐消退,第三天痊愈。(《中医杂志》)
登场书籍
《中国灸法》
本书共分七章,即灸法总论、灸法的种类、经络、腧穴、临床各科疾病的灸法、现代灸论综述、灸法文献。本书以全、精、新的要求,对中国灸法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为恢复和提高灸法的历史地位、发扬灸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了贡献。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灸法》,张奇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全部图片为出版社在摄图网购买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