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国国粹——中医针灸,说说你和“针灸”的相遇情缘!

文 / 厚和中医
2019-05-08 18:27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灵枢 九针十二原》

—1—

针灸是什么?

针灸作为中国医学之一门,其是针刺穴位法和灸治穴位法的合称,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发源于中国的、临床确有疗效的物理疗法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教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它是基于历代无数像汉代张仲景和华佗、晋代皇甫谧、唐代孙思邈、宋代王惟一、明代杨继洲、李时珍和张景岳、清代的吴谦、近现代的张士杰、承淡安、程莘农、贺普仁等中医大师、基于无数中国人的验效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治病方法。

其虽名古老,却亘古有效。正是它的确有良效、安全及友好于环境的之特点,中医针灸得以风靡于世界。

—2—

针灸如何被当今世界所认知?

▌针刺的有效性被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针刺适应症(来自1996年11月召开了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米兰会议,提出64种针刺适应证,并作如下论述):如过敏性鼻炎、原发性高血压、颈椎病腰痛、偏头痛、失眠、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网球肘及三叉神经痛等。

▌针刺穴位之真正面目以及针刺作用机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揭示:

2006年由土耳其和肯尼亚学者发表于《国际神经科学杂志》的《针刺机制和临床应用》的论文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解释了针刺对各系统和症状的影响的效果。并确定在针刺实施中血中及脑组织内吗啡肽-1、β-内啡肽、脑啡肽和5-羟色胺水平的升高。观察到:内吗啡肽-1,β-内啡肽,脑啡肽、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升高引起镇痛及镇静效应,以及运动机能的恢复。』

2013年发表于《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杂志上来自韩国学者的关于《动物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电针刺镇痛机制》的论文结论: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内源性阿片系统和降抑制系统参与介导止痛机制。电针、脊髓阿片、肾上腺素,5-羟色胺、胆碱能和GABA能系统都参与了机制。此外,这些结果表明:电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和替代治疗缓解神经性疼痛。』

2015年8月由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马萨诸塞总医院心脏中心及哈佛医学的学者和医生的发表于美国《Medical Acupuncture 医学针刺》的研究论文结论:

『60多例原发高血压患者,每周(不是每天)30分钟电针治疗,连续6周,70%的患者6周后显著下降。』

—3—

针灸友好于人体、友好于环境

且可大大降低医疗支出

针灸作为物理治疗的一种,其副作用非常之少,若能持续提高针灸无菌操作之水平、穴位认知及安全深度之把握,针灸堪称友好于人体,若能效仿发达国家予针灸针专业之回收和处理,则针刺不愧友好于环境。

中医针灸,这一古老而伟大的中国原创治病艺术,针刺理应被每个老百姓熟识、理应被每个医生所熟知,有效、安全、友好于环境之针刺理应被承传、大力发扬并广泛运用于临床以服务于每位国人。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docliu66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