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筋针 — 无痛速效安全针法

文 / 世针教育
2019-05-07 14:34

近几十年来,针灸临床涌现出多种针刺疗法。从其针刺深度来看,主要有浅针刺类的腕踝针、浮针、 皮内针、皮下针、筋针等。深针刺类的小针刀、刃针、长圆针、筋骨针等。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有关浅刺针法的作用机制,学者们进行了多学科、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其中“筋针”类浅刺针法,因其操作简便、取效迅 速、经济安全而引起业内重视。2019年,“筋针”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连续4年确定为中医药继续教育年度项目。

什么是筋针疗法?

“筋针疗法”源自《黄帝内经》,通过对《灵枢·经筋》的挖掘整理,结合临床实践而研创的一种新型特色针刺法。筋针疗法是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特制的筋针,选取“以痛为输”之筋穴,浅刺皮下,激发卫气,无感得气,舒筋散津,从而速治筋性痹病、筋性腔病与筋性窍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

皮下浅深筋膜类似经筋,经筋乃卫气输布之处,卫气与邪气相合则筋病,无感得气是卫气的表现形式,宣导卫气,疏调经筋是取效的关键。

“筋针”与其他浅刺类针法的共同特点

操作层面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针刺感应不强或无或可长时间留针其诊治疾病主要为筋病(类似于软组织损伤及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等)

“筋针”特点

微痛无感:无痛进针,不需“酸麻胀重”等得气感,在无感状态下接受针刺;穴少力专:“以痛为腧、以结为腧、以舒为腧”安全无毒:筋针浅刺皮下,卧针而刺,不深入肌层,较常规针法安全;经济方便:针具价廉,无需特殊的诊治环境,费用低。

经脉与经筋的区别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经脉受阴血而荣,经筋禀受阳气而柔

2、经脉分布为顺逆留注,经筋分布为起结聚布

3、经脉是表里内外相关,经筋则是连接筋骨的关系

4、经脉属络脏腑,经筋不脏腑

5、经脉的作用主要是运行气血,经筋则主要是连属骨节

6、经脉强调虚实,经筋重视寒热

7、经脉的疾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经筋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

8、经脉病预后较差,经筋病预后较好

9、经脉病的治疗以循经取穴为主,经筋病的治疗以痛为腧为主

筋针疗法的原则

筋病者,宜从筋治,治疗部位宜浅。遵循《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的治则。

筋经病主要临床表现

疼痛和运动障碍,疼痛性质多为引痛、扭痛和转筋痛。宜先辨明筋病和脉病,属筋病者,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分为筋性痹病、筋性窍病及筋性腔病三类。

筋性痹病:软组织损伤、疼痛类疾病;如颈椎病、腱鞘炎、肩周炎等;

筋性窍病:主要指头面五官疾患;

筋性腔病:有临床症状,但检查正常者;

50%以上的镇痛效果:对于颈、肩、肘、腕、腰、臀、膝、足踝等软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一次治疗能达到50%以上的镇痛效果,同时对脏腑、五官九窍等症候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如头面五官、心肺、胃肠、妇科等疑难杂症。

医案两例

患者,女 ,74岁 。

主诉:右手拇指 、食指和中指麻痹及疼痛10个月,加重3周 。刻下症见右手每逢静止约10min即出现麻痹及疼 痛,诉感觉如蚁咬,右前臂及右肩亦有牵痛感,每夜睡觉期间均出现疼痛至醒的情况。西医诊断腕管综合征,予西药止痛药及物理治疗佩戴支架均未见改善,终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欲行手术故求诊中医针灸。施行筋针疗法并留针20min,留针期间右手未再 出现麻痹,出针后诸痛大减,肩前牵痛感亦见减轻。

患者,女,47岁,家庭主妇。双前臂反复疼痛1年,加重1周,拧毛巾时双前臂近 手三里处疼痛明显加重,伴拇指、 食指疼痛。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筋针施针期间同时嘱患者行拧毛巾动作,近手三里处痛点减少6成,余手指痛处减8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