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医生用的针灸针的起源吗?
针灸针主要由针及拍管组成.而针由针体、针尖和针柄组成,针体的前端为针尖,后端设针柄,针体跟针尖都是光滑的,而针柄是有螺纹的,这是为了使用的时候可以提插捻转。
针灸针的拍管的上方冲压一棘齿,该棘齿仅顶边或底边仍与管壁相连,其余各边则与管壁分离,并向管内倾斜,使拍管的内径局部缩小,藉此得以夹住针柄,使针固著在拍管中。此外,拍管的表面涂有色码,用不同颜色的色码来表示不同的针灸针规格,藉此给予医师清晰易辨的视觉信号,使针灸针自包装盒或无菌袋中取出,或在很多不同规格的针灸针掺杂在一起时,可轻易地由拍管上的色码区分出该针灸针的规格,避免发生错误。
老九针:包括鑱(音蝉)针;圆针;鍉(音低)针;锋针;铍(音披)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大针新九针及其针具:包括磁性圆梅针(又叫磁园针)、毫针、梅花针、三棱针、铍针、锋勾针、鍉针、鑱针、圆利针、火针(包括单头针,它又分细中粗,多头火针,火鍉针,火铍针)及配套器具微型酒精灯和针线包,毫针针盒。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碰撞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这时人们发现疼痛被减轻。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
而针具的形态与“笨重”的砭石相差较大,在治疗上除了放血以外,更多的是调经脉血气。而从形态上,它们与先秦时期的兵器(五兵)十分相似。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针具的“针”,繁体作“针”,字从金从咸,“金”表示“金属”,如金、银、青铜等材料,“咸”意为“酸涩”,“金”与“咸”联合起来表示:“一种产生酸涩感觉的器具”。不排除古人采用油炸过的竹针作为一次性针具的可能,这种竹针叫“箴”,其字形中的“咸”,依然是“酸涩”的。
详情请关注【视界】,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