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刺法全过程图解,终生受益的中医精粹

文 / 崆峒养生汇
2018-10-20 01:24

一、针刺前准备

1、针具的选择

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肥瘦、体质、病情、病位及所取腧穴,选取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位较深者,可选取稍粗稍长的毫针。

反之若为女性,体弱、形瘦、而病位较浅者,则应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入腧穴应至之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许为宜。

补充:针具的选择不只是说针长度和粗细的选择,还包含针种类的选择,即用什么针,比如三棱针。哪怕就是毫针,选择也很多。

2、选择体位

为了使患者在治疗中有较为舒适而又能耐久的体位,既便于取穴、操作,又能适当留针,因此在针刺时必须选择好体位。

临床常用的有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仰卧位,侧臣位等。

对于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有条件时应昼取卧位,以避免发生晕针等意外事故。

病人怎么待的舒服(包含持久),你怎么好扎针,就选取什么样的姿势。不要太局限于教材上说的姿势,比如你可以借助物品垫一垫都是可以的。

常见体位有:



针灸刺法全过程图解,终生受益的中医精粹


3、消毒

消毒不要仅仅想到是针灸针的消毒,其实包含三方面:针具的消毒、操作者双手的消毒、针刺穴位所在部位的消毒。

针具的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是酒精浸泡消毒,有条件的可用高压消毒法。

操作者双手的消毒:


酒精擦拭就可以。但注意擦拭的方法(单向,向心)。

针刺穴位所在部位的消毒:

一般酒精棉球消毒即可。

针灸刺法全过程图解,终生受益的中医精粹


针灸刺法全过程图解,终生受益的中医精粹


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腧穴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4、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拇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弛部位的穴位。

5、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薄部位的进针,如扎印堂常用此法。

进针后要注意两点,一是针刺的角度,二是深度。

角度:一般分直刺、斜刺、平刺,根据针刺部位是否肌肉丰厚和是否适宜深处而定。

深度:要看病情、体质、年龄、部位等来选择,而不是单一选择,比如不见得身体强壮、结实就可以深刺,还要根据病情等判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行针


《黄帝内经》:“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的是针刺要得气才能效果好。那得气已否,主要看行针手法。

基本行针手法:


提插法、捻转法。


针灸刺法全过程图解,终生受益的中医精粹



针灸刺法全过程图解,终生受益的中医精粹



针灸刺法全过程图解,终生受益的中医精粹


3、弹针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后,以手指轻轻弹针柄,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动,而使经气速行。

4 、搓柄法:

是将针刺入后,以右手拇、食、中指持针柄单向捻转,如搓线状,每次搓2-3周或3-5周,但搓时应与提插法同时配合使用,以免针身缠绕肌肉纤维。此法有行气、催气和补虚泻实的作用。

5、摇柄法:


是将针刺入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檐或摇辘轳之状,可起行气作用。

6、震颤法:

针刺入后,左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度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以促使得气或增强祛邪、扶正的作用。

四、行针

留针与否和留针时间的长短依病情而定。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后即可出针或酌留10-20分钟。

但对一些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病证,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并在留针中间间歇行针,以增强疗效。

留针还可起到候气的作用。

五、出针


出针时,是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防止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