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量身定“治”帕金森病

文 / 新民网
2018-04-06 11:02
针灸量身定“治”帕金森病

来源/视觉中国

“走路慌慌张张,手抖不能持物,说话含含糊糊,写字越来越小”这是帕金森病患者张大爷生活上多年的困扰,可能也是大众百姓提到帕金森病映入眼帘的画面。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高发人群特点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65岁以上发病明显增多。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正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那么什么人容易患病呢?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以下因素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一、年龄:年龄是帕金森发病的促发因素之一,40岁以前较为少见,可能与神经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老化有关。

二、环境:经常接触杀虫剂、除草剂、化工产品、制造纸浆等化学用品的人其发病率较高。

三、遗传:该病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目前认为约10%患者有家族史。而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帕金森病有可能起源于肠道,进而扩散到大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存在密切的联系。

捋一捋帕金森病的那些症状

由于帕金森病手抖的表现太过“深入民心”,很多人手一抖就联想到帕金森病,但手抖未必是帕金森病,其实运动迟缓才是帕金森病必备的症状。那么帕金森病患者究竟都有什么临床症状呢?

发病之初,患者可出现静止时一只手节律性的震颤;手指扣钮扣、系鞋带等精细动作时动作迟缓;走路时双臂摆动幅度不一致。

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启动方面(特别是从坐着到站起)的困难,步伐变小变慢,走路向前冲,面部表情减少,字体书写越来越小,肢体僵硬,失去平衡能力等表现。发病以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为主,逐渐累积对侧肢体。同时患者伴有一些容易被忽略与帕金森病相关的非运动症状,如便秘、排尿困难、失眠、疼痛或麻木等。近年来研究表明,某些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早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就困扰患者多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帕金森病中医属于“颤证”、“振掉”、“痉证”等范畴,病机虽众说纷纭,但是脾虚导致气血亏虚、痰瘀内阻是颤证发展的基本病机,人过半百,先天肾气渐亏,需凭脾胃气血补益。脾虚不足,则肾虚精亏;肾者主水,为肝之母脏,水不生木、养木、涵木,则肝主筋功能下降,筋脉肢体失却精血涵养,不柔而为强直,虚风内动而发为“震颤”;脾主运化,脾虚运化乏力,则出现便秘;气化失职,水不能化为津液滋养全身,而反聚而为痰成饮,阻滞经络;脾气亏虚,气不行血则血流不畅,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气血更欠通达,顽疾渐深。

帕金森病治疗的现状

该病若在起病初期得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多数患者在发病数年内仍能继续工作或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若待疾病发展至晚期,由于严重的肌强直、全身僵硬严重者可至卧床不起,故及早诊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帕金森的治疗病仍是医界难题,尚无治愈帕金森病的特效药,通过西药为主的内科治疗,仍是人们首先想到的治疗方式。虽然西药治疗该病具有起效较快,可一定程度缓解症状和延缓病程的特点,但患者服用西药3-5年后常出现疗效减退、症状波动、运动障碍等现象。如何突破治疗瓶颈?针灸疗法可视为一条重要途径。

针灸个体化治疗的作用

针灸疗法作为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改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针灸治疗该病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充分调动患者机能,对震颤、行走、书写、便秘、排尿困难、乏力、疼痛、失眠等症状均有改善。

第二、减轻西药的副作用:西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引起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失眠,精神抑郁等并发症,加重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联合针灸治疗,可通过减少药物用量,降低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第三、延缓病程发展:通过对比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和单独运用西药治疗的患者发现,针灸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发展。

第四、减少西药用量:帕金森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常需不断加大剂量或增多药物种类,针灸治疗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程,有效降低西药用量。

第五、增强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重视,逐渐成为临床疗效评估的一部分。针灸治疗通过纠正患者“阴阳失衡”的状态,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动态调整患者生存质量。

总之,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治意义重大,而针灸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具有整体调节、标本兼治的优势,弥补药物之不足,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一条希望之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李璟 李昆珊 吴焕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