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医精髓 创新发展中医针灸
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宫晓倩)作为非药物疗法,中医针灸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便的特点。“近年来,中国针灸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步入快车道,成为中药事业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在12月1日至4日举行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九届会员大会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2017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针灸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非常多的困难,例如针灸的基本理论、疗效机制的阐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针灸的标准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针灸的服务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等。
对此,王国强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加强政治对话,融入卫生体系。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政治对话平台,交流各国发展针灸的做法经验,推动各国加快针灸立法进程;第二,坚持中医精髓,创新学术发展。坚持中医的原创思维、技术方法的理论指导,不断创新发展针灸学术理论,利用现代的技术方法创新发展中医针灸;第三,强化标准建设,深化标准运用。凝聚专家智慧,制定行业组织标准,为针灸在全球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标准引领;第四,扩大教育往来,提供人才支撑。要统筹协调资源,深化教育合作,既要推动中国的中医院校积极地走出去,也要鼓励中国的中医院校办好国际教育,更要推动世界上更多相关机构开展针灸教育培训,培养更多本土的针灸师,为针灸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大会现场
针灸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已被183个国家所使用
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门类,针灸已经从民间诊所走向医院,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据王国强介绍,目前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达500多种,单用针灸就可取得明显效果的疾病就有80余种。在重大疾病的恢复期,例如中风、癌症、肢体活动障碍等,针灸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在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患者痛苦方面有显著疗效。
“针灸是中国的,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医学做出的伟大的贡献;同时针灸也是世界的,它不仅在中华大地繁荣发展,而且很早就传播到周边国家,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针灸,因针灸而获得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表示。
据悉,中医针灸已成为世界上非常受欢迎的传统治疗手段,其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有183个国家在使用针灸,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了国家的健康保险。
缺乏循证证据是制约针灸发展的瓶颈问题
“针灸之所以存在几千年而不衰,关键是疗效。不过,针灸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坦言,缺乏循证证据是制约针灸发展的瓶颈问题,针灸理论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需求,针灸医学的基本科学问题尚没有得到突破性的研究结果。
为了传承创新,开创针灸发展的新局面,一代代针灸人经过不断努力,临床研究不断增加,研究证据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大多数研究的影响因子不高,还远远不能满足对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需求,这给针灸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刘保延强调,当今针灸发展的“牛鼻子”在于产生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如果把这点抓住了,就可以让针灸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对此,刘保延建议,选择针灸具有优势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现代医学疗效较差的疾病,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进行研究,这样才能让中医更加被信服。
据悉,1987年11月,在世界各国针灸学术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针联)在北京成立。如今,世界针联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本次大会上,选举产生了世界针联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刘保延被选举为新一届执委会主席。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贺信中表示,中医药学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把中医药学这一宝贵财富发展好、利用好需要国内外同道同心协力、拼搏进取。希望世界针联在新一届执委会的带领下,进一步推动针灸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发展,进一步让中医针灸造福人类健康。
据悉,本次大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主办,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