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系列之五 西汉金针——现存最早的针灸针
过去人们将针灸大夫用的针称为“金针”或“银针”,唐朝诗人白居易著有《金针诗格》,他自己解释说:“曰金针集,喻其诗病,而得针医其病自除”,就是借针灸之名喻疗诗词格调之病。
金针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凡一切金属制作的针灸针都可以称为金针,如金、银、马口铁、铜、不锈钢等;狭义的金针指用纯金(或与其它金属混合成合金)、纯银制作的针灸针。古人使用金银制作针灸针的历史十分悠久。196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六连在河北满城西陵山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他的妻子窦绾的墓室,墓内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尤以、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闻名海内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刘胜墓中还发现了4枚金针、5枚银针,这些针具制作精良,专家认为它们应该是两千多年前的针灸针,也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针灸针实物。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针
金针保存完好,银针已残损。从金针的形状看,这些针都比较粗,而且针柄端还都有孔,好像是缝衣服的,但为什么说它们是治病用金针呢?第一,这些金针出土于刘胜墓,将缝衣针作为随葬品不符合常理。第二,除了金针银针,刘胜墓中还出土了其它一些医疗器具,如刻有“医工”字样的铜盆、铜滤药器、银灌药器、煮药用的双耳铜镬、铜药匙等。第三,金针银针合计9枚,这也与《黄帝内经》所记载的“九针”数目一致。
运用金针治病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如清末民初的金针大师黄石屏,先后在上海、扬州、南通一带行医,以金针治疗内外科疑难杂症,无不应手而愈。据史书记载,黄氏用的金针纯用金制,软细而长,听起来颇为神奇:最长的竟达一尺三寸,最短的也有4寸,治疗时需凭借少林传承之武功,“非用阴劲不能入穴”。解放前的北京城,也有两位以金针治病的针灸大师并称于世,这就是“南王北胡”,“南王”叫王乐亭(1895-1984),家住南城宣武门外达智桥附近;“北胡”叫胡荫培(1913-1987),家祖业位于东四十二条22号(现74号院)。
法国人苏理耶·莫昂特使用过的金针
金针术还流传到国外。据文献记载,朝鲜半岛和日本都曾流行使用金针、银针治病。法国人苏理耶·莫昂特(GeogeSoulie De Morant,1878-1955)被西方人誉为“法国针灸之父”。他受聘于法国驻中国领事馆,于1901来到中国,抵达北京不久,就遭遇一次霍乱流行,死者无数。他见有位杨(音译)医生能很快用针灸止住患者的吐泻、抽筋,于是跟随这位医生学习基本针法、重要穴位及脉诊,并获赠不少珍贵的医籍。后来辗转上海和昆明期间,继续拜师学习针灸。1911年,苏理耶回到法国,十多年后撰写了《中国刺针术》出版,还开办私人诊所为病人治病。他还请巴黎金匠打制了9枚金针,尾部镶有红、蓝宝石或珍珠。这些金针由旅法学者贺霆教授购于巴黎拍卖会,现收藏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西传博物馆。